第38章(第1頁)

那麼有年紀的老人們,說出來的話,大家總該上點心吧?

為了能引起樓曉雅等人的關注,能提前啟動抗旱程序,崔向東開始“引經據典”的舉例說明。

就是引用近代史上的幾個,強降水後迎來大旱,農作物全部枯死,民不聊生的例子。

聽得樓曉雅等人,全都一愣一愣的。

老半天才反應過來,随即滿眼都是不以為然。

“向東鎮長,你的擔心雖說不無道理。”

樓曉雅說話了:“不過當前我鎮乃至整個青山市,都還在飽受本次超強降雨的災難之苦。這時候如果就啟動抗旱應急準備,未免有些、有些那個什麼。”

扯淡!

這倆字,以前樓曉雅經常在卧室内,和崔向東說。

而且還會配有相等的肢體動作。

現在她習慣性的要說出這倆字時,及時意識到不對勁,趕緊改口為那個什麼了。

那個什麼?

你倒是說出來嘛——

咳!

樓曉雅輕咳一聲,站起來:“好了,散會。”

“樓書記。”

崔向東也跟着站起來:“還請您和各位同志,認真考慮下我的建議。趁灌溉設備的價格處在底谷時,能及時采購備戰抗災。等到了旱情的苗頭出現後,灌溉設備的價格勢必上揚。從而導緻抗旱的成本上漲,直接影響抗旱工作。我更擔心,到時候有錢都不一定買到灌溉設備。”

“向東同志。”

看崔向東如此的執着,樓曉雅皺眉說:“我感覺,你有些杞人憂天了。散會。”

她不在給崔向東說話的機會,第三次說了句散會後,就率先快步走出了會議室。

劉昌海等人雖說沒說話,卻都是滿臉的不以為然樣。

鎮長辦公室。

崔向東剛坐下,房門就被敲響。

來的是陳勇山。

他來找崔向東,就是再次協商下青瓷鎮那邊,一旦厚着臉皮跑來要魚,他該怎麼應對。

談完這件事後,陳勇山告辭之前,又委婉的勸了句崔向東,别聽“常言和那些個老人”的話。

啥大澇之後,可能會有大旱啊?

陳勇山活了三十年,在他的印象中,彩虹鎮就從沒有過大旱!

不過。

他已經知道老樓和王朝他們,去天北省那邊采購灌溉設備了,卻也沒因此就以小股東的身份,發表啥不同意見。

反正水泵那玩意,又過不了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