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爸,你打算種什麼呢?土豆?”在紙上寫下這樣一段話後,秦魚瞥了下牆角下已經發好的土豆芽。
秦遠驚訝于一向不太管這些事兒的女兒會提起這個,但點點頭。
他的确打算種土豆,土豆好種植,也好管理,價格也還好,算是他們這邊農戶常年累月延續下來的種植習慣了。
秦魚手指敲了下桌子,睨着那些土豆芽,想了下,在紙上寫下:“爸,有些東西大家都種就不值錢了,您沒發現去年的土豆價格比前年更低嗎?往上細數幾年,因為土豆種子改良跟種植方法得當,大家都種,也出産得多,價格不僅提不上去,還會降下來,今年也不會例外。”
她的文字言辭平緩,是成年人才會有的口吻,但容易讓人信任。
語言跟文字都是一種藝術,周韻那種語調口吻,是出于一個尖端科研人才的自信跟從容,而秦魚的自信來自于她窺伺到未來,她的從容來自于眼前人對她的看重。
這是她的父親,她會給予他尊重,他對她亦然。
秦遠看着秦魚不斷寫出的一大段話,沉吟了一會,說:“但種其他的,反而還不如種土豆。”
有時候種植習慣,不外乎是在幾個選擇裡面選擇最适宜的一個……
“還可以試試山藥。”秦魚總算提出了自己的建議。
但她從父母的臉上看到了疑惑。
山藥,是什麼?
“額,山藥就是淮山。”
淮山這個名字可能更貼切他們這邊的地方,但也不出名。秦遠知道它,是因為早年爺爺是貨郎,走南闖北,曾從外地帶回幾段給家裡人嘗嘗鮮。
但對于淮山,他也僅此了解了。
“我們這邊山裡人不吃它,是因為付不起它的價格,也跟不上潮流,但其實城裡早已流行吃山藥,因它有藥用價值,吃了對身體好,城裡流行的,在鎮上也遲早起風向……”
秦魚想了下,又寫下:“如果時運不濟,損失的隻是這一季度賣出土豆的幾百一千塊,如果博準了,那至少會帶來至少翻三倍的利潤,而且還能拓寬未來的路子,跟包老闆定下安穩的銷售線路,爸爸,我希望你能考慮一下。”
包老闆包仁是一個機遇,秦遠是男人,接觸的農事居多,在這方面有樸實有效的經驗,他也的确在考慮,但父女很快聞到了茶香。
于笙給他們各自倒了一杯茶,茶并不是好茶,但是自家山裡的,因此聞着親近。
秦魚捧着熱茶暖了手指,還沒喝就聽到秦遠說:“沒有種子,鎮上應該也沒有。”
秦魚一愣,繼而反應過來,自家親爹不是不願意種,敢情是怕沒有種子,也是,他們農村這邊如今還很落後,種植方式都還不流行買袋裝種子,反而習慣了在原來的農作物上嫁接或者取苗……
山藥好像也不是袋裝種子,而是切段栽子,但這沒關系,城裡農副市場必然是有的。
“我們這邊沒有,城裡肯定有的,等我這個周末放假,我跟爸爸你一起去城裡一次。”
他們這裡去最近的泉州市也不遠,坐大巴士兩個小時就夠了,一天來回夠夠的。
秦遠點點頭,這事兒就算是定下了,但些會,他又盯着秦魚,目光灼灼。
秦魚無端有些緊張,還有哪裡不妥當的嗎?
“作業做完了?”
“……”
做做做完了!秦魚幹笑,一直在旁聽的于笙也忍不住笑了,伸手摸摸秦魚的頭。
果然啊,天下爹媽都是一家的,再放養,作業也是要做的。
第二天,秦魚一如既往跟兩個小夥伴一起上學,但路上她跟兩人對了下小試卷的答案,錯了一些,她沒直接塗抹了改過來,而是把錯的地方用筆圈起來,再問了李遠正确的做法寫在邊上,對錯對比,記憶會更鮮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