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子夜在下人的帶領下走來。
“都下去吧。”
堂中,陶夭夭開口,下令道。
“是!”
兩位侍女領命,退了下去。
看到堂中已無人,李子夜拱手一禮,道,“小師叔。”
“坐吧。”
陶夭夭于桌前坐下,說道。
“多謝小師叔。”
李子夜坐在茶桌對面,看到桌上的茶,開始親自動手煮茶。
“皇室知道我和李家的關系,我這裡,你最好還是不要經常來。”
堂内,陶夭夭看着眼前師侄,正色道,“盡量保持一定的距離,以免引起壽安殿那位的懷疑。”
“羅刹王對布衣侯有知遇之恩,而小師叔和仙子師父不和之事,又天下皆知,皇室不會太過在意此事。”
李子夜一邊煮茶,一邊應道,“即便李家嫡子會三絕劍,世人也理所當然認為是梅花劍仙所授,小師叔無需過于擔憂。”
“總歸要避嫌。”
陶夭夭輕聲道,“壽安殿那位,十分多疑,我為朝廷效命了這麼多年,都不敢說一定能得到他的信任。”
“君王多疑,于國,的确是禍非福。”
李子夜面露遺憾道,“四王奪嫡,彼此内耗,便是因為他的多疑,始終不肯立太子,君王的制衡,太過了。”
“帝心難測。”
陶夭夭平靜道,“近百年來,每一代帝王皆是善于權術之人,當代商皇更甚,儒首守望大商千年,如今卻連皇宮都無法進去,可見,奉天殿的帝王對皇權的重視,已經到達了病态的程度。”
“禍亂之兆。”
李子夜輕輕一歎,道,“小師叔的提醒,師侄記下了。”
陶夭夭點頭,轉過話題,問道,“你來,所謂何事?”
“向小師叔借兵。”
李子夜如實道,“大皇子此次北上,所率領的青羽軍已然大不如前,去年被漠北鐵騎重創,如今,又換了主帥,而且,将帥之間,因為宣武王之事,又未必齊心,戰力定然大打折扣,我覺得,還是帶羅刹軍北上,更順手一些。”
“要多少?”
陶夭夭沒有多廢話,直接問道。
“五千,都要騎兵。”
李子夜說道,“騎兵靈活,戰場上,可以随機應變。”
漠北大軍,之所以如此強悍,便是因為大規模的騎兵,長途奔襲之下,幾乎無可阻擋。
“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