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和皇上所願,背道而馳啊!”李青說的真心。
朱元璋深受觸動,沉吟半晌,輕輕點頭:“你是對的,但…咱已經沒這個精力了。”
“已經有那麼多既得利益者了,這需要慢慢來,沒有十幾數十年的經營,哪是說變就變的。”
老朱遺憾道,“就拿最重要的農戶、軍戶舉例吧;
一旦全面放開限制,各行各業的人,又會優先選農戶,畢竟絕大多數百姓的夢想,都是擁有耕地;
有了地,便不會餓肚子了;
地就那麼多,幹的人再多,也不會多産糧食;
而當參軍打仗,卻意味着死亡,沒了限制誰還會當兵?”
朱元璋苦笑,“天子也是人,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,古往今來,為何變法屢屢失敗?
甚至很多變法,當朝帝王都深知帶來的好處,卻仍是緊急叫停,甚至殺了提出利國利民國策之人;
後世人隻當是皇帝昏庸,實則不然,而是變法引起的動蕩,會嚴重威脅到皇權,這才是根本所在。”
頓了頓,“幸賴,它還年輕,弊端還未根深蒂固,還有機會。”
“李青你記着,不要想到一項好的國策,就要立即施行出來,要先想好一旦施行,會帶來什麼樣的變化;
好心辦壞事的例子,屢見不鮮;
如果不能解決施行好國策後,出現的壞問題,那還不如不施行,其次……”
朱元璋目光柔和:“還要考慮考慮自己。”
不知怎地,李青竟有些感動,“臣記住了。”
兩人站在花園前,靜立無言,良久,朱元璋道:“李青,咱死後,你…做個權臣吧!”
“啊?”李青吓了一跳,“皇上,臣可沒那麼想過啊!”
“咱不是試探你,是叮囑你。”朱元璋道,“不做權臣,你提出的國策根本施行不出來。”
李青見老朱說的真心,苦笑道:“皇上,自古以來,做權臣都沒有好下場。”
“你放心,咱會賜你免死鐵券。”
李青無語:賜免死鐵券好像死的更快,你老朱幹的那些個事兒,你沒點b數嗎?
老朱似是看出他心中所想,笑道:“咱賞賜的免死鐵券咱可以不認,但後世之君不敢不認,不然便是不忠不孝,便是背棄宗廟,他們沒那個膽子。”
“臣遵旨。”李青稍稍放松,拱手稱是。
“還有啊,國家施政,萬不可操之過急,需慢慢來,潤物無聲……”
老朱對政治的理解,對權術的斡旋,無可比拟,着實給李青好好上了一課。
兩人聊了許久,一直聊到宮門即将落鎖,李青才告退離開。
……
日子回歸平淡,李青過着喜歡的慢節奏生活。
每天睡到半晌午才起,起床後,坐在果樹下看看書,聽聽琴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