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青點頭,随朱允炆來到書桌前坐下。
“朕越來越發現,當皇上一點也不快樂,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兒,操不完的心。”朱允炆苦澀道,“身居如此高位,一個處理不好,于百姓而言便是大禍。”
“皇上如此感慨,足以可見有着一顆愛民之心。”李青由衷贊道。
雖然朱允炆沒幹出什麼政績,但他是真想做個好皇帝。
其實像朱允炆這樣的皇帝,要是遇到賢臣輔佐,未嘗不可讓大明變得更好。
但問題就出在,沒能力的主君,恰好碰上沒能力的大臣,這才導緻如今局面。
朱允炆笑了笑,不放心道:“先生,江南百姓生活真的很好嗎?”
“肯定達不到皇上以為的好。”李青笑道,“但比其他地方的百姓,生活要好的多。”
朱允炆消化着他的話,輕輕點頭,好一會兒,突然一把抓住李青的手。
“先生,幫幫朕吧,我們君臣一心,讓大明變得更好,好嗎?”
你别這樣,我怕老四誤會……李青莫名有種偷人的感覺,讪讪道:“皇上這是哪裡話,臣吃的是大明的俸祿,自然會為大明做事。”
“那先生為何自削藩開始,就不幫朕處理政務了?”朱允炆幽怨道,“朕知道,你根本就沒病。”
李青有些心虛,畢竟小小朱待他是真心不錯,保證道:“那臣以後常來禦書房,為皇上解憂。”
“天天都要來!”朱允炆道,“朕知道你比三位先生本事大,但其實他們也還不錯,你莫要看不起他們;
你在家養病的時候,他們也幫着施行了國策呢。”
李青心中一緊,“他們施行國策了?”
“是啊!”
“什麼國策?”李青有些激動,這三個攪屎棍施行好國策的可能性,比中頭彩的概率還低。
見他如此,朱允炆還道是他吃醋了,安慰道,“自然比不上先生的大策。”
頓了頓,“方先生提出的國策是:改科舉制為保舉制,五品及以上官員、地方縣令舉薦賢才,由朕來酌情任用;
八股文不知把多少能人拒之門外,朕也覺得,公認的人才,遠比一張試卷有用!”
李青都聽傻了,好半晌才道:“這不就是宋時的薦舉制嗎?”
“嗯,差不多吧!”
李青都給氣笑了,“皇上,宋朝就是被文臣士大夫給糟蹋沒的,一旦如此,用不多久,大明就會被士紳控制!”
他不禁暗罵:“方孝孺那厮,絕逼是因為自己沒考上功名,才會如此。”
誠然,八股文有諸多缺點,但最起碼相對公平,可舉薦制就不一樣了,那靠的是錢砸。
一旦這麼搞下去,用不了幾十年,天下便是士紳的天下!
想到之處,他趕緊問道:“已經施行了嗎?”
“嗯,已有半年多了。”朱允炆讷讷道,“有那麼嚴重嗎?”
李青扶額,連忙又道:“齊泰、黃子澄的國策是什麼?”
“齊泰的國策是讓六部的尚書,晉升為正一品,布政使正二品,增設佥都禦史,左右侍中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