号,百萬!
這回,朱允炆要讓朱棣灰飛煙滅!
另一邊,收到消息的朱棣,也不由傻眼。
百萬和六十五萬根本沒多大的區别,因為他都打不過,而且朝廷派了大量的文官做監軍,這就更難辦了。
他明白,武将之所以會暗中幫他,是因為看不慣文臣跋扈,并不是真就跟他朱棣一條心,更不會幫着他直接造反。
一旦放水沒機會,那很難保證不會動真格的。
想想六十五萬大軍兵臨城下,他就頭皮發麻。
朱棣思來想去,決定啟動華夏的老傳統。
遇事不決,開大會!
燕王府,客堂。
朱棣、徐妙雲、朱高熾一家五口,道衍、張玉、朱能、丘福……彙集于此。
這些都是朱棣完全信得過的人。
這次事态之嚴峻,超過以往,就連有潑天之膽的朱能,也悶不吭聲。
客堂裡,安靜的可怕,許久,朱高熾打破沉寂:“父王,孩兒覺得這次不能在守了,必須打出去,六十五萬大軍兵臨城下,根本守不住;
而且北平城太小,咱們的大軍也施展不開。”
“世子所言,甚是有理。”道衍接過話,安慰衆人,“禍兮福之所倚,福兮禍之所伏;隻要我們能扛過這次大劫,往後的路将會更加順利。”
朱棣眉頭緊皺,盡管他知道這個時候,不該說喪氣話,但一想到六十五萬大軍,仍是提不起勁兒。
隻得道:“決戰不可避免,大家做好準備,休整一日,明日出兵。”
衆人拱手稱是,所有人都明白,這一次,要動真格的了。
……
李景隆率三十萬大軍率先抵達白溝河,但他并未持續挺進,而是原地駐紮,等待北軍到來。
上次的慘敗,讓朱允炆對他産生了懷疑,所以,除了監軍之外,還換了幾個将領。
原本就不能如臂使指的李景隆,更是有心無力,三十萬大軍,正面決戰,他根本就控制不住。
何況還有後面的郭英,以及殿後的徐增壽。
幫助朱棣,是幾位大将心照不宣的事兒,但也隻有幾人,實際上軍中的大小将領,隻是隐隐有些猜測,卻并不知曉詳情。
加上大量的文臣來監軍,根本無法假打。
四月下旬,郭英也抵達戰場,與李景隆會師。
十五萬對六十萬,饒是朱棣再如何自信,也無法說出優勢在我的話。
二十四日,朱棣抵達蘇家橋,遇到了南軍的先鋒部隊。
先鋒官平安,都督瞿能,率大軍攻向北軍。
南軍以逸待勞,趁着朱棣的大軍還未來得及準備,便一股腦地殺将上來,霎時間,北軍陣腳大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