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3章(第7頁)

朱允炆接連大勝,重拾信心,欣然采納。

這一次,南軍傾巢而出,所有人都覺得朱棣要完蛋。

可他們忽略了一個大事,那就是京師空了。

李青相信朱棣肯定能看出來,即便他看不出來,道衍也一定可以。

第26章

孤注一擲

之所以沒人看出來,并不是他們蠢,而是所有人都有一個認知。

——打仗繞不開城池。

事實确實如此,一旦繞開城池,不但會腹背受敵,而且補給線也會被中斷,更重要的是沒有了退路。

孤軍再是骁勇,一旦深入,四面八方圍攻之下,根本沒有取勝的可能。

尤其是建文坐擁天下,百姓歸心的情況下,沒人想過這個問題。

齊方黃的亂改一通,搞的朝堂烏煙瘴氣,卻也不是沒有絲毫效果;雖然地主士紳受了大益,但百姓也跟着沾了光,畢竟減稅了嘛。

所以,百姓還是很支持建文帝,不然盛庸、鐵铉也不會那麼拉起一支民軍了。

可他們都忽略了一點,那就朱棣的身份。

他們以為朱棣反賊,卻沒想過朱棣也是藩王,往小了說,靖難隻是老朱家的家事。

隻要朱棣孤注一擲,偷水晶成功,那遊戲就結束了,根本不需要一座塔一座塔的打。

朱棣對大明的了解,遠不是普通的反賊能比,而且,他的大軍精銳都是以騎兵為主,跑起來那叫一個快。

……

朱允炆下達诏書後,李青便先後拜訪了耿炳文、郭英,還有賦閑在家的李景隆。

三人都是朱棣的鐵杆,李青也沒有避諱,如實相告。

在得知他的計劃後,幾人都是精神大振,直呼可行。

他們在朝堂混了這麼多年,太了解這裡面的道道兒了,對于群臣而言,誰當皇帝都沒什麼影響,大多數人在意的隻是自己。

尤其是,朱棣也姓朱,是太祖皇帝的兒子。

真要論血緣遠近,朱允炆都比不上。

三人在軍中的影響力甚大,于是開始共同做局,利用自己權勢,滲透京師守軍。

……

另一邊。

朱棣在得知南軍傾巢而出的消息後,頓時心涼半截。

這次帶兵的可不是,李景隆、郭英;而是盛庸、平安,他們不會有絲毫留手。

更重要的是,打了這麼久的仗,二人對他的戰法充分了解,這可把老四愁壞了。

道衍卻是精神大振,喜道:“殿下,咱們機會來了,隻要拿下金陵,大事定矣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