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5章(第2頁)

不過,相較于這些弊端,開海的好處更多。

開海會使經濟飛速發展、開拓眼界、取長補短、與萬國交流;國家保持開放的必要性,太大了。

“皇上,想要開海通商,首先得把船的問題解決。”李青振奮道,“然後,想辦法限制富紳,比如:為了利益,改稻為桑。”

朱棣點了點頭,又搖了搖頭:“寶船不是問題,你難道不知陳友諒嗎?”

“陳友諒?”李青讷讷點頭,“知道,這…跟他有關系嗎?”

“當然,當年父皇與他在鄱陽湖大戰,若非他鐵索連舟,誰赢誰輸也不一定呢。”朱棣笑道,“那厮仗打的不咋地,卻是個造船好手;

他對咱大明的艦船,還是做出了很大貢獻的,鑄造寶船根本不是問題。”

頓了頓,“至于限制富紳地主……根本沒必要!”

朱棣淡淡道:“開海通商這生意,唯有朝廷能做,朕豈會給他們機會做大,步宋朝後塵?”

他目光灼灼:“朕要做的是,國富帶動民富,而非富紳帶動民富,他們帶不動民富,更不會帶。”

第4章

豁然開朗

李青皺眉道:“皇上,你這是要搞壟斷?”

“啥是壟斷?”朱棣撓了撓頭。

“就是……利益集中在一人手裡。”

朱棣點頭,笑道:“不錯,就是這樣,有錢肯定要皇帝賺、國家賺,那些個富紳日子已經夠好了,他們再富,也不會為民做事,反而會進一步壓榨百姓。”

李青搖頭道:“皇上三思,這樣做……實在是不妥。”

“有何不妥?”

“擋人财路,無異于殺人父母。”李青道,“利益壟斷,很可能會造成動亂。”

朱棣像是聽到了天大的笑話,“朕一皇帝,難道還要忌憚區區地主富紳?”

李青無言以對,朱棣說的句句在理,富紳有錢,遠不如國家富有,但……

“皇上可有預案?”

“有一些。”朱棣道,“朕欲大建織造局,朝廷經營、管轄;茶葉盡皆歸于朝廷,與鹽一樣,改為官茶;減少富紳地主種桑養蠶規模,為朝廷讓路;瓷器,大建官窯……”

李青咽了咽唾沫,朱棣這已經不算擋人财路了。

士紳就這幾樣來錢的門路,全被朱棣給掐斷了,即便不造反,也會鬧出大亂子。

來大明這麼久,李青對這時代已經充分了解,帝王絕非後世人以為的那般,呼風喚雨,欲所欲為。

即便是皇帝,也有很多事身不由己,需要妥協。

因為皇帝,也是人,隻是被神化了而已。

并非後世人認為的那樣,所有國策一經發布,上下一心,令行禁止!

朱棣太有魄力了,同時,也太莽了。

李青真心覺得這樣會出事,即便朱棣鎮得住,後世之君也未必鎮得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