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7章(第2頁)

李青道,“織造局代表着朝廷,代表着皇家,絲綢質量這塊兒不能馬虎,一旦出海,更是代表大明。”

“說的好。”朱棣很是認可,“桑蠶、工人都談好了嗎?”

李青點頭,“就差開工了,臣就是來問皇上,開業之日是讓欽天監選,還是皇上你親自來定?”

“朕…算了,還是讓欽天監選吧。”古人多少都迷信,朱棣也不能免俗,“回頭朕讓欽天監盡快蔔算一個好日出來。”

頓了頓,“這些天,朕被那群大臣煩的不行,你覺得誰更适合做太子?”

“這個問題沒有意義啊!”李青攤了攤手,“立嫡立長,自古皆然。”

朱棣沒有聽到自己想聽的話,神色有些不愉,“朕看老大不行,他上位必定重用文臣,朕怕到時候弄個建文第二出來。”

“這不可能。”李青斷然道,“皇上你太小看他了。”

“可他壓不住武将這是事實。”朱棣反駁道,“文臣你還不知道嗎,給點好處就能上天,一旦讓他們得勢,大明就完了。”

“……那你上個月為啥創建内閣?”李青苦笑道,“創建内閣,還不如直接恢複宰相制呢。”

“放屁!”朱棣一瞪眼,“宰相擁有決策權、議政權、行政權,太祖皇帝好不容易廢除了,朕豈可恢複?”

朱棣斷然道:“決策權,必須牢牢把持在皇帝手中,議政權分給内閣,行政權分給六部,地方上分三司,分管司法、軍事、行政,直接對六部負責;

如此一來,官員各司其職,而且,入内閣者皆編、檢、講讀之官,不置官屬,不得專制諸司;

他們不屬于權力機構,品級也低,能極大限度的限制他們專權。”

李青幽幽道:“縣官不如現管,今日的現管,明日未嘗不可超越縣官。”

“那你讓朕怎麼辦?”朱棣火了,“整天如雪花一樣的奏疏,朕就是不吃、不喝、不睡覺,也忙不過來;

事情總要人去做,不然要那些文臣做甚?”

李青無言以對,治理天下繞不開文臣,讓戰場喊打喊殺的将軍去理政務,的确不現實。

這是一個死結,你重用文臣,文臣就會崛起,但治理江山,你又不得不用文臣。

至少目前來看,朱棣的這個機制沒毛病。

直接恢複宰相制,發展個數十上百年,說不定情況比内閣還要嚴重的多。

第10章

冊立皇太子

“敢問皇上,内閣成員都有誰呀?”

朱棣伸了伸懶腰,“解缙、黃淮、胡廣、胡俨、金幼孜、楊士奇、楊榮。”

“這麼多?”李青驚訝。

“人多好辦事,也不容易專權。”朱棣好奇道,“你似乎對内閣意見很大啊?”

李青苦笑搖頭,“倒也不全是,内閣還是有很大正向作用的,可以替皇上分憂。”

想想貪玩的正德,不上朝的嘉靖、萬曆,尤其是萬曆,整個就一撂挑子狀态,但大明依舊正常運行,全靠内閣在撐着。

盡管他們專權,但也不能說,他們不幹一點兒正事。

總得來說,内閣的創立有利有弊,并不全是壞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