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想到大孫子,朱棣就情不自禁地咧起了嘴,“李青,你覺得朕的大孫兒如何?”
李青有些想笑,一個小娃娃能看出什麼啊,不過想到仁宣之治,卻也不得不承認,這孫子幹的确實不錯。
于是借用一句戲言:“好聖孫,大明可旺三代!”
“是吧!”朱棣咧嘴大樂,随即又不悅道,“什麼叫可旺三代,要千秋萬世的旺下去。”
李青抱拳道,“臣言語有失,還望皇上恕罪。”
“行了行了,朕不跟你一般見識。”朱棣解了心結,心情美美哒,“你抽空去三寶那兒看看,别隻顧着玩兒女人。”
“……”李青無語,“皇上,有句話臣不知當講不當講。”
“說吧!”
“咱能不能來點兒幹貨?”
“啥意思?”
李青道:“比如給臣漲漲俸祿。”
“你的俸祿不低了啊!”朱棣納悶兒道,“不夠使嗎?”
“皇上這話說的,臣是貪那倆錢兒嗎?”李青一臉正經,“主要是想看看皇上心裡有沒有臣。”
朱棣沒好氣地瞪了他一眼,“就你貧,年俸再給你加五百石。”
頓了頓,“好好幹,朕不會虧待你的。”
李青脫口道:“皇上放心,臣一定好好幹。”
話一出口,他自己都是一愣,這場景,咋這麼熟悉呢?
……
翌日。
天剛不亮李青起了床,但趕到奉天殿時,還是有些晚了,隻比朱棣早一點點兒。
少頃,朱棣走上玉階,群臣行禮,山呼萬歲。
“衆卿平身!”
“謝皇上!”
群臣起身,分班站好。
接着,戶部尚書夏原吉出班,“皇上,臣有本奏。”
“準奏!”
“儲君乃國之根本,皇子也早已成年,還望皇上早日冊立太子。”
“臣附議。”禮部尚書緊跟着出班。
旋即,吏部、工部、刑部等尚書接連出班奏請。
“愛卿言之有理。”朱棣笑了笑,給一旁的站班太監使了個眼色。
後者會意,立即取出聖旨,宣讀:“奉天承運皇帝,诏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