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勸道:“光打仗,打不出來盛世的,皇上不可太冷落文臣,他們也是你的臣子!”
朱棣緩緩點頭,“說的在理。”
沉吟片刻,他揚聲道,“去傳夏原吉來。”
……
小半時辰後,夏原吉匆匆趕來見駕。
朱棣開門見山,“夏愛卿,國庫日益吃緊,你可有良策?”
聞言,夏原吉都要哭了,天可憐見,皇上終于知道國庫沒錢了。
略一思索,夏原吉拱手道,“皇上,臣有一策,可極大緩解财政問題。”
“說來聽聽。”朱棣來了精神。
“減少藩王俸祿!”
“不可,如今正是九邊藩王剛換了藩地,貿然削減他們俸祿,保不齊會在出什麼亂子。”朱棣搖頭,“即便削減,也不是現在。”
夏原吉無奈,想了想,又道:“軍中的老兵可進行削減,這樣……”
“漠北還未平定,如此做太寒人心了,不可不可。”
夏原吉:“……”
“沒有其他辦法了嗎?”朱棣問。
“呃……臣還有一策,不過,省下的錢不算多。”
“說說。”
夏原吉拱手道:“朝廷官員稍多,可适量的進行裁撤,這樣可以省一部分俸祿。”
“嗯,這個好。”朱棣大點其頭,“你回頭盡快準備個預案出來,能省一點兒是一點兒。”
夏原吉無奈點頭,藩王待遇不減,軍隊亦不裁員,卻隻沖着文臣職位,皇上如此重武輕文,讓他滿心無奈。
“臣告退。”
朱棣待其離開大殿,朝李青笑道:“這人還可以,不和文臣沆瀣一氣,心腸不錯。”
“呵呵……”李青含笑點頭,“文臣中也有許多一心為國之人,并非皇上以為的那般。”
“理兒是這麼個理兒,不過還是壓着他們一些好。”朱棣搖頭道,“軍隊的制度合理,基本沒可能造反,文臣倒不會造反,但他們會腐蝕江山社稷,對他們還是得防着點兒。”
李青撓了撓頭,“皇上考慮的也是。”
淺談一會兒通商事宜,朱棣突然道:“李青,朕覺得寶鈔還是可以适當多印一些,大明正處于上升階段,朝廷在花銷寶鈔的過程中,也能帶動百姓生活。”
李青默然,朱棣這話不無道理,适當的放水有利于促進消費,可以說,隻有好處,沒有壞處。
但他又怕這個口子一開,以後就難收了,迄今為止,他最大的成就便是穩住了寶鈔購買力,實不想讓大明寶鈔重蹈覆轍。
于是道:“寶鈔隻是交易的籌碼,并不是财富,不是說寶鈔不能多印,而是要根據大明的國情來定。”
頓了頓,“等通商之後,海外之物陸續進入大明,國家越來越富足,屆時再根據情況多印部分寶鈔,這樣才利國利民。”
朱棣點頭輕歎:“那就依你所言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