翌日,大軍班師回朝,一路上,将士們的臉色都不好看。
來時十萬大軍,現在不到四萬,折了六萬有餘,斬敵卻隻有近三萬,盡管燒了鞑靼大營,但仍是無法彌補損失。
王聰、李遠最是難過,要不是他們這一路軍的輕敵冒進,結局定不會如此。
同時,他們也見識到了梁國公的實力。
——靖難功臣,真比不上開國功臣!
上來折了四萬多人,還能打成這樣,着實牛逼。
若是抛開他們那一路軍,單看藍玉這一路,明軍絕對是占優的一方。
但一平均,就不行了。
士兵們還好,他們奉命行事,打了敗仗也追究不到他們頭上,可主将們就不同了,本來他們這一路軍是有功的,但被這麼一平均,弄不好還得受罰,這找誰說理去。
丘福也就是死了,不然這些大将都能噴死他。
……
九月初。
朱棣收到軍情奏報,待看清戰報内容之後,氣得桌子都掀了。
仰天大吼:“丘福無能……!”
十萬大軍還沒開打,就折了四萬多,這讓他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。
朱棣這個氣呀,當場剝奪了丘福的爵位,這樣還不解氣,于是又要把丘福一家流放,卻被徐妙雲勸住了。
最終,隻是驅離金陵,把他們趕回了老家。
朱棣心疼的厲害,與此同時,他也升起一股慶幸,若非聽了李青建議,啟用藍玉,弄不好這十萬大軍都得搭進去。
念及于此,他莫名好受了一些。
“藍玉打仗确實厲害。”朱棣自語道,“在那種情況下,還能打成這樣,即便換了我,也不過如此了,但……就算不考慮朱允熥,就他那歲數……唉。”
朱棣陷入糾結,舉目四望,他發現能挑大梁的竟一個沒有。
唯一能勉強擔得起帥才的,也就張輔了。
但經曆丘福之事後,他覺得張輔也夠嗆,思來想去,隻剩一個人選了。
——他自己。
朱棣重重的歎了口氣,不由羨慕起他老子來了。
當年老朱那會兒,可真是将星雲集,尤其是洪武前期,閉着眼挑一個,都不會差,個頂個的厲害。
每逢出征,老朱都犯愁該讓誰去。
而朱棣呢,他倒是不愁該讓誰去,因為一個能用的都沒有。
朱棣籲了口氣,自語道,“待把手頭上事兒處理好,我親自帶兵北伐。”
~
十月初,大軍返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