尤其是李青擔任兵部尚書,更是讓他們如鲠在喉。
兵部尚書名義上是管軍事的,實際上就是個文職,并不負責打仗,而是配合調度軍需,兵部尚書沒有兵權,就是個文職。
什麼時候,勳貴也能擔任文職了?
文官心裡憋屈,不是一般的憋屈,比洪武朝的文官還難受。
洪武朝的文臣雖然也不受重視,但好歹有個盼頭,太子朱标,地位堅如磐石。
而永樂朝的太子,不是被禁足,就是身邊的文臣被下大獄,簡直令人絕望。
“皇上,國庫吃緊啊!”戶部給事中出班奏道,“下半年的賦稅剛進京,就有大半用作通運河、建新都上面,這才八月份兒,下一波賦稅,要到明年五月份,還有近一年時間……”
“無妨,朕自有辦法。”朱棣不以為意。
夏原吉出班,“敢問皇上,有何良策?”
“預先增收明年賦稅。”
“萬萬不可。”夏原吉臉色一變,“皇上,百姓窮啊,若提前增收賦稅,勢必讓百姓更加艱難,甚至難以維持生計,到時候會有大量流民出現,甚至……激起民變。”
“皇上三思。”文臣盡皆拜倒,“子曰:民為重,社稷次之,君為輕……”
朱棣也不急,等文臣吵吵的差不多了,才道:“朕何曾說過,要提前增收百姓賦稅了?”
夏原吉稍稍松了口氣,疑惑道:“那皇上的意思是……”
“收地主富紳的。”朱棣道,“夏原吉,朕交給你一個任務。”
“皇上請說。”
“重新丈量土地。”朱棣道,“尤其是地主,給朕丈量仔細了。”
夏原吉拱手道:“臣遵旨!”
大部分文官聽到這話,人都傻了,這還讓不讓人活啊?
第64章
兄弟情深
朱棣幽冷的目光掃過衆人,輕笑道:“衆卿可有意見?”
衆卿當然有意見,意見大了去了,卻無一人敢提。
一方面,是懾于帝王之威,但更重要的是,朝堂之上講的是個名正言順,他們沒有正當理由反對。
而且,這個時候誰敢唱反調,無異于不打自招,肯定會被列入重點清丈土地對象。
官場之上,個個是人精,這個道理他們自然明白。
“既然沒有意見,那就盡快實施。”朱棣笑道,“夏原吉,這件事由戶部領銜去辦。”
“臣遵旨。”夏原吉拱手稱是,面露歡喜之色。
這項政策實行出來,定能極大程度緩解國庫的财政問題。
朱棣又道,“太子仁厚賢明,前兩天發生了些誤會,即日起,仍由太子輔政國事。”
揮完大棒,也得給點兒甜棗兒,恩威并濟才是上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