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項國策是你提出的,你有什麼辦法杜絕不良影響?”
李青展開奏疏,發現内容和昨日禮部侍郎所言,幾乎毫無二緻,笑了笑,道:
“一個和尚挑水吃,兩個和尚擡水吃,三個和尚沒水吃!”
朱棣怔了一下,旋即啞然失笑,“說的是,戶部、禦史、錦衣衛、勳貴、太監;這都五個和尚了!”
“不,僅是這樣還不夠。”
“哦?你……又有計?”
第66章
表面形勢大好,暗裡波濤洶湧
朱棣來了興趣兒,“說來聽聽。”
“清丈土地的所有人,不得去本省清丈田畝。”李青認真道,“另,檢舉揭發同僚不法的獎賞,一定要大于清丈土地本身的功勞,這樣才能極大程度避免為求功績,多報田畝數量的情況;
蘇湖熟,天下足,江浙一帶要更加重視,前去清丈田畝的官員,最好用北方人……”
朱棣頻頻點頭。
“清丈田畝是為了提高賦稅,而不是掠之于民。”李青感歎道,“千年田八百主!
百姓貧苦,沒有抗風險的能力,風調雨順還好,稍微遇到一點困難,就不得不變賣土地,換取生機;
清丈田畝,還能很大程度減免百姓的多餘負擔,由于信息延遲,很多百姓都是耕地沒了,還要交稅。”
李青建議道,“臣以為,清丈田畝應設為常駐,比如:三年清丈一次。”
朱棣深以為然,點頭答允。
聊了會兒細節,朱棣又把話題引到了皇後病情上。
對此,李青也沒有太好的辦法,隻能承諾盡力醫治。
~
午朝,朱棣頒發清丈田畝政策。
群臣暗暗叫苦,尤其是聽到清丈田畝改為常駐,隔三年一次,更是叫苦不疊。
但他們沒有正當理由反對,提出的種種弊端,都已被完美解決,他們還能說什麼,隻得違心道:“皇上英明。”
不過,利益受損如此大,他們自不會善罷甘休。
于是,永青侯府。
昨日送禮的侍郎,先後到來,尋求李青幫忙。
不巧的是,李青病了,無法見客的那種。
昨日收錢笑嘻嘻,今日辦事連人都不見,可把文官氣得不輕。
他們個個精明,哪裡看不出來李青這是在裝病,卻拿李青沒有辦法。
……
李青這一病,就是半個多月,直到清丈田畝的官員下鄉,他才有所好轉,勉強上個午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