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姓減了賦稅,他們家族才是最大受益者,能撈着好處,還能落個為民請願的好名聲,何樂而不為呢。
李青還來不及說攤丁入畝,大多數文官就率先莽了上去,一個比一個積極,生怕被别人搶了先機。
“皇上,百姓苦啊……!”
“如今四海承平,當與百姓休息啊皇上!”
“望皇上大發慈悲……!”
一衆文官争前恐後,不斷促請,個個愛民如子,青天父母官模樣。
更有甚者,痛心疾首,涕泗橫流。
言官一見這架勢,當即不幹了,這不是搶生意嘛?
是,我們言官是品卑,但别拿言官不當官員,當俺們是軟柿子不成?
六科給事中,都察院禦史,撣了撣衣袖,表示:你們這才哪跟哪,論噴皇帝,你們都是弟弟,瞧俺們的。
“皇上大興土木,耗資彌巨,已鑄成大錯,若再不及時改錯,恐悔之晚矣。”吏部給事中率先發難,言辭犀利,毫不留情。
接着,禮部給事中跟上,“君如舟,民如水;水能載舟亦能覆舟,皇上若不以民為本,必将天下大亂。”
都察院也立即幫腔,言語更是尖銳:“皇上若再執迷不悟,那我大明與暴元何異?”
好家夥,不愧是罵官,真帶勁兒啊……李青砸吧砸吧嘴,袖手旁觀,等待時機成熟。
他發現好像不用自己背鍋,這群文官已經主動接鍋了。
不背鍋還有錢賺,這真是一件美事。
妙極,自己拿錢不辦事的人設,依舊穩健。
天不生言官,大明長如夜!
言官最容易上頭,因為他們品卑,且俸祿低,沒有高官厚祿,也就沒了弱點,這些人往往好名遠勝好利,一旦情緒上來,生死都不在考慮範圍之内。
噴就完了。
言官慷慨激昂,吐沫橫飛,這一頓噴,把朱棣噴的啥也不是。
朱棣别說體面了,褲衩子都被噴沒了。
奉天殿亂哄哄的,已經把革新賦稅,提升到了大明生死存亡的高度,一副如若不革新,大明國将不國的樣子。
若換平時,朱棣這暴脾氣上來,怎麼也得找兩個典型廷杖,并附上:“用心打!”
不過,今日的他格外大度。
都看到了啊,這是你們要改的,可不是朕主動要改……朱棣清了清嗓子:“愛卿言之有理,朕回頭好好考慮一番。”
時機成熟,該我登場了……李青跨前一步,光偉正形象溢于言表,“國家施政,早一日,晚一日,天差地别。”
他擲地有聲,振聾發聩:“請皇上立刻決斷!”
“請皇上立刻決斷!”言官緊随其後。
緊接着,六部官員先後附和,唯有武将默不作聲。
他們不善言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