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來他還想找些工匠,把道觀從内到外修繕一下,卻被張邋遢阻止了。
用師父的話說:“這地方住久了,不想讓它改變。”
李青也沒勉強,老人家念舊,隻要住着舒服就成,道觀雖然老舊,卻也能遮風擋雨。
做完這些,李青又取出一大沓寶鈔交給小老頭,“師父,想吃啥就讓師弟去買,弟子有錢。”
“用不了這麼多。”張邋遢擺了擺手,“你上次給的錢,一半都沒花呢。”
“拿着吧,這是弟子的心意。”李青道,“現在物價高了,寶鈔沒以前經花,錢還是多備一些好。”
張邋遢沒再拒絕,接受徒弟的孝心。
~
接下來的幾日,李青背着藥簍子,陪小老頭去了附近山上采藥,師徒倆有說有笑,仿佛又回到了數十年前。
山上的日子平淡且充實,還有種令人心安的靜谧。
李青悲觀的想着,若有一天故人凋零,找座山,建個小道觀,靜看歲月流淌似乎也不錯呢。
……
這天,李青把屋頂整個檢查一遍,把可能會漏雨的地方全部修繕了一下,做好預防措施,而後向師父告别。
“師父、師弟,我走了。”李青囑咐道,“師父你别瞎跑了,想出去散心的話,和師弟一起。”
盡管相處的這些日子師父并沒有發病,但李青還是希望小老頭收斂着些,以防萬一。
“我又不是小孩兒,用的着你囑咐?”張邋遢咕哝道。
朱允炆笑着道,“師兄放心好了,我會照顧好師父的。”
李青點頭,對師父行了個大禮,“師父你保重身體,我還會來看你的。”
“趕緊走吧。”張邋遢沒好氣道,“又不是見不着了,搞得跟生離死别似的,有意思嘛?”
李青讪讪一笑,抱了抱拳轉身離開。
……
星夜趕路,最終李青在假期結束前,趕回了京師。
休息了一日,第二天照常早朝。
對于李青的休假、還朝,百官并不在意,在他們的印象中,永青侯一向三天打魚兩天曬網。
文官不是憨憨,吃了一次虧後,再也不找他了,甚至孤立了他。
混了這麼多年,人家都是越混人緣越好,李青卻恰恰相反,官場上幾乎沒有朋友,哪怕是表面上的朋友都沒有。
也是沒誰了!
不過李青并不在乎這個,依舊我行我素。
田畝清丈完成後,朝廷就開始加大力度地推行攤丁入畝,阻力肯定是有的,但并不大,總得來說還算順利。
與此同時,運河疏通也結束了,實現了南北貫通。
朝廷開支降低了很多,朱棣本想把節省的開支,用作建都上面,卻被好大兒攔住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