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朕也知道難,不過這個都,朕是遷定了,誰擋不住。”朱棣面容嚴肅,勢在必行。
李青歎了口氣,問:“新都還有多長時間能竣工?”
說到這個,朱棣的臉色難看起來,“本來按照朕的意思,最遲後年,不過看如今這架勢,估摸着還得個四五年。”
頓了頓,“不行,朕等不了那麼久,兩年之内必須遷都。”
“皇上先别急,遷都的阻礙不在于京都建設,而是群臣。”李青勸道,“不若先試探一下百官的口風。”
“你的意思是……?”
“投票!”李青道,“不記名投票。”
朱棣沒好氣道,“這不是白費勁兒嘛,那樣的話大多數官員都會反對。”
李青道:“隻有這樣才能知道百官的真實想法,投票并不決定遷都與否,而是摸摸群臣的底,看看遷都的阻礙有多大;
有了底,便能提前應對、謀劃,到時候才能水到渠成。”
“嗯…也有道理。”朱棣哼哼道,“朕倒要看看,反對遷都的有多少。”
“來人。”
“奴婢在。”殿門口的小黃門邁着小碎步急急上前,“皇上有何吩咐?”
“傳朕口谕,明日早朝在奉天殿廣場進行。”朱棣籲了口氣,“包括公、侯、伯所有勳貴,所有在京官員,必須到場。”
“奴婢遵旨。”小黃門第一次辦皇差,激動的不行,腰杆都硬了幾分。
這會兒,他就是欽差了,行了個大禮,轉身後,臉上帶着小人得志的笑,昂首挺胸地出了大殿。
“李青,你覺得會有幾成官員反對?”
“八成吧!”
“應該不會這麼多吧!”朱棣不悅的掃了他一眼,道,“朕覺得最多七成。”
頓了頓,“朕還是覺得應該記名投票,方便秋後算賬!”
“……”李青翻了個白眼兒,“皇上,投票的目的是把問題暴露出來,發現問題才能對症下藥,并為解決問題做準備,真要記名,那投票還有什麼意義?”
“嗯……那成吧!”朱棣歎了口氣,“你可有什麼應對之策?”
“先等看完結果再說吧!”李青道,“現在說什麼都為時尚早。”
朱棣點頭,轉而又問起徐妙雲病情。
對此,李青也沒什麼好辦法,隻能表示盡心盡力。
……
回到家,已臨近傍晚。
“先生,你喝酒喝到現在呀?”婉靈略帶埋怨,更多的是心疼。
“沒有,進宮和皇上談公事了。”李青笑嘻嘻道,“你聞聞,我身上有那麼重的酒味兒嗎?”
婉靈嗅了嗅鼻子,故意道,“有呢,刺鼻子。”
“你這丫頭……”李青失笑搖頭,接着,突然問道,“丫頭,你想不想去北平住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