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比如?”
“從最容易擊破的群體開始。”李青道,“靖難功臣大多來自順天,重回故土,他們的抵觸心理并不算大,隻要皇上以德服人,他們還是很好說話的。”
他建議道,“先收攏一部分人,而後在慢慢分化。”
“嗯……”朱棣沉吟片刻,突然眼睛一亮,“朕倒是有一個不錯的法子。”
“什麼?”
“改票。”朱棣道,“把所有反對改成贊同。”
“欸?”李青傻眼,好一會兒才苦笑道,“皇上你這不是自欺欺人嘛?”
“誰說的?”朱棣眼一瞪,“到時候朕親自宣布投票結果,誰敢打朕的臉,說他投的反對票?”
李青啞口無言,不得不說,朱棣這流氓對策,相當有用。
不過,終究是強硬手段,說到底還是硬遷。
“還是努力一把為好,到時候真行不通,再用這招。”李青道,“從開海貿易,到攤丁入畝,再到遷都,這些國策無一不損害群臣利益;
皇上,這些人可不是善男信女,真逼急了他們,不定會發生什麼事兒呢。”
李青補充道:“别忘了,通運河百姓作亂,建新都材料運輸受阻,織造局失火,瓷窯塌方……為避免内耗,隻能心平氣和地遷都。”
頓了頓,“關于遷都,文官的排斥心理,遠大于武将,待搞定靖難功臣,穩住了軍隊,就可以着手擺平他們了。”
朱棣得位後,雖然沒動勳貴,卻也削了他們的兵權,現在管軍隊的人,都是靖難功臣。
至于開國功臣,基本都被架空了。
李青認真道:“皇上,軍隊不能亂。”
聽到這話,一向執拗的朱棣也不禁神色凝重起來,歎了口氣,輕輕點頭,“武将這邊兒我來管,文臣那邊就讓高熾處理吧!”
你這皇帝也不行啊,隻能管一半兒……李青小小吐槽了一句,拱手道:“皇上英明!”
……
雖然事情比想象的嚴重,但問題能提前暴露出來總歸是好的,反正還有好幾年呢,時間充裕,李青并不是很擔心。
再者,曆史上,老四也成功遷都了。
他該做的都做了,辦法也出了,還能如何?
接下來的時間,李青全身心地投入到治療徐妙雲工作中。
随着徐妙雲的身體日益變差,針灸已成常态,每天李青都要為其針灸,甚至連醫治馬皇後那一招都用了出來。
——以琴入藥。
饒是如此,也隻能延緩徐妙雲病情惡化。
……
一個月後,女諸生的身體更差了,已經無法做到單獨行走。
朱棣命人打造了一個四輪木車,每逢太陽出來,便推着她在宮裡漫步,曬曬太陽,說說溫情話。
帝後感情深厚,狗糧灑滿了皇宮每一個角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