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3章(第6頁)

——仁孝慈懿誠明莊獻配天齊聖文皇後。

按理說,這時候應該下葬了,但朱棣卻不允,不但如此,還要帶着皇後棺椁去北巡。

群臣個個人精,立即明白皇上這是對遷都勢在必行了,他們知道帝後情深,隻要讓皇後在金陵下葬,皇上遷都的決心便會大減。

百官激烈反對,衆口一詞,表示當務之急,是讓皇後盡快安息。

一時間吵得不可開交,所有人都激烈反對。

遷都矛盾,在這一刻,全部暴露出來。

第89章

北巡

朱棣是什麼人,他認準的事兒,沒人能勸得住,直接下了聖旨。

要擱平時,這事兒也就這麼定了,但這次不同,遷都損害了所有官員的利益,他們又豈會輕易妥協。

翰林院不起草,禮部不頒發。

朱棣再下中旨,這下群臣沒辦法了。

皇上下的聖旨,都是經過中書、門下省頒發才有效,老朱廢除了宰相制,所以大明皇帝的聖旨,正常情況下,都是翰林院起草,禮部頒發,但中旨不同。

中旨是不經過任何部門,直接從内廷頒發,雖然不經過禮部,但依舊有效,在這個皇權至上的時代,皇帝的話就是法理。

說白了,中旨大多都是皇帝玩不起了,以帝王權勢強迫百官的無奈之舉。

一般來說,能不用中旨,帝王是不願用中旨的。

草拟的聖旨,禮部還有權力封還,但皇帝直接頒發出來的中旨,已經蓋棺定論,他們也無可奈何。

除非他們抗旨!

但誰也不敢抗旨,尤其是面對朱棣這樣的皇帝。

不過,上有政策,下有對策,他們不敢公然抗旨,卻也不是毫無辦法。

于是乎,百官跪在宮門的戲碼上演,把宮門堵得嚴嚴實實,以孝道的名義勸朱棣三思,請求讓皇後娘娘盡快下葬,入土為安。

朱棣看着這些個口蜜腹劍的臣子,大為震怒。

“皇上…”李青勸道,“山高路遠,一路颠簸對娘娘也不好,不若先去順天選一處吉地,待陵寝建成,再下葬不遲。”

他知道,老四要是再打破規則,多半要出事,還是先給群臣一個緩沖時間為好。

朱棣依舊惱怒,但李青的話不無道理,輕輕點頭:“明日北巡,你伴駕随行。”

說罷,憤憤一甩袖子,轉身離去。

李青看着烏泱泱跪在地上的群臣,心裡也不由一陣無奈,遷都這件事兒,實在是棘手的緊。

他也沒有太好的辦法,于是去找了小胖,想看看小胖有無良策。

“沒有。”小胖搖頭,十分幹脆,“這件事兒不可能和和氣氣解決,暴力手段必不可少;

不過最好過上幾年再說,等攤丁入畝的勁兒過去了再遷都,短期就遷都,少不得要出亂子。”

頓了頓,“這邊我盡力安撫,不過父皇那邊,你也得多勸勸,不能因為遷都壞了大好局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