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5章(第10頁)

遷都比想象的還麻煩,五月初開始遷,一直遷到八月份,各部衙門才先後到位,當然,在此期間,政事也一直在處理。

大明各地官員遞的折子一劈為二,一半送來給朱棣,另一半送去給朱高熾。

中秋過後,太子朱高熾,太孫朱瞻基先後上奏,表示一切妥當,恭請皇帝移駕。

朱棣依舊不慌不忙,派貼身太監去打探一番,得到确認後,這才跟醜媳婦見公婆似的,扭扭捏捏地率大軍趕往北平。

……

一切塵埃落定,都立冬了。

官員們暫住衙門,武将們暫住軍營,勳貴們待遇最好,住的是集體公候府。

雖然略顯擁擠,但相比之下,條件已經很不錯了,同時,朝廷也給出了補貼政策,供群臣選擇。

李青是最後一個去順天的,他在賣東西。

他已經不年輕了,離退休也沒多少年了,即便以後再入仕途,也不能用永青侯這個身份,他沒兒子繼承,所以隻要是能賣的,幾乎都能賣了。

要不是侯府是太祖皇帝賞賜的宅院,沒法變賣,他都想把侯府賣了。

不過李青也沒客氣,偌大的侯府,空空蕩蕩的,很是寒酸。

額外弄了筆銀子,李青這才帶着三女趕往順天。

~

永樂十八年的一場雪,比永樂十七年來的更晚一些。

然,百官還是遭不住,上早朝四更天就得起床,那一路的風刮起來跟刀子似的,武将體格健壯還能承受,文官就不行了。

北方的雪一旦下起來,就沒完沒了,且還不會化,起初一踩一個坑,沒過腳脖子,後來凍硬了,稍微不慎就是‘狗吃屎’,那滋味兒……就别提了。

大明規定,官員上朝,隻有三品以上才能乘轎騎馬,餘者隻能步行。

當然,并不是說三品以下的人不能坐轎出行,而是不能乘轎上朝。

每日上朝的達近千人,要是都坐轎子,容易出現交通事故。

六部大員還好,普通官員就遭不住了,不能坐轎子倒也罷了,更關鍵的是他們沒資格進殿。

近千人官員中,能進奉天殿者也就百人,餘者都是在殿外站着。

寒風凜冽,雪花飛舞,他們的心拔涼拔涼的,人也拔涼拔涼的,個個生無可戀,嗚呼哀哉。

這大明朝的官兒,也太他娘難當了吧?

第97章

于謙

文官後悔了,順天樣樣不如金陵,抛開繁華程度不談,單是這惡劣的自然條件,就讓他們苦不堪言。

嬌生慣養的文官,哪裡受的了這個苦,但……後悔也晚了。

來都來了,想走哪有那麼容易。

十年寒窗苦讀,好不容易做了官,誰也不想這麼放棄,文臣們嘴上抱怨,卻沒一人辭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