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青點頭,于謙也作了一揖。
待他離開,李青指了指一旁的轎子,“一起吧!”
“不用了。”于謙婉拒,“下官腿腳好,走着去就成。”
“挺遠的,還是乘轎吧。”李青笑道,“别讓太孫久等。”
于謙遲疑片刻,硬着頭皮點頭:“麻煩了。”
“呵呵……”李青先一步進了轎子,“進來說話。”
坐上轎子,于謙終于問出了心中疑惑,“尚書大人,你為何對下官如此優待?
據下官所知,我們并無交集。”
李青笑道:“不是說了嘛,我對誰都好。”
“好像并不是這樣。”于謙很耿直,“據下官所知,尚書大人名聲……并不好。”
接着,補充道,“不過對于尚書提倡的策略,下官還是高度認同的,不過……”
于謙遲疑道:“下官隻是個剛入仕的進士,似乎不值得李尚書這麼栽培,實不相瞞,被如此優待,下官不勝惶恐,還望李尚書能道出詳情。”
李青無語,這讓他怎麼道,難道說:我是穿越來的,知道你有能力挽狂瀾?
雖然未來不一定會發生那事兒,但李青為保險起見,還是決定大力培養于謙。
沉吟片刻,李青找了個托詞,“現在朝局不穩,大多數官員都對遷都有排斥心理,甚至消極辦公,你是新科進士,雖也是南方人,卻并不是士紳家庭;
因此,皇上才讓本官特殊照顧,事實上不隻是你,和你一樣的情況,都會得到照拂;
不過,為了照顧世家出身的新科進士,你不要張揚出去。”
這麼一解釋,于謙放松許多,“這樣啊,多謝尚書大人解惑,下官明白了。”
曆經跪宮門事件,以及這些天的所見所聞,于謙隐約也察覺出,群臣和皇上的關系微妙。
再聯想到三大殿縱火案,于謙更加相信李青話的真實性。
“其實,遷都順天也挺好,正所謂,生于憂患死于安樂,順天雖直面北元,可也正是如此,才能更好的抵禦元人進犯。”于謙歎了口氣,神情滿是不屑,“那些人為一己私欲,竟做出那等……唉,實在不配為官。”
“人性就是如此。”李青歎道,“如你這般的讀書人,又有多少?”
于謙怔了怔,旋即笑道:“下官相信,忠君愛國的官員更多,那隻是一小部分人罷了。”
李青嗤笑道:“跪宮門那麼多,也是一小部分?”
“下官相信,他們大多數人,都是出自節省朝廷開支的心理。”于謙認真道。
于謙讀聖賢書,理所當然的認為,讀聖賢書的人,大多都是好官。
善良的人,總會下意識的覺得别人也善良。
李青知道于謙的心理,所以也沒反駁他,很多事隻有切身體會,才能有深刻認知。
其實,大明像于謙這樣的人有很多,許多寒門出身的讀書人,剛入仕途那會兒,都是心存正義,心系天下。
但能一直堅守本心,不受誘惑的人,就太少了。
李青笑道,“待會兒去了東苑,好好看,好好學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