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4章(第9頁)

“父皇,永樂豆種植大獲成功,一季畝産高達五百斤。”小胖沒有廢話,直接拿事實說事兒,“永樂米畝産也不比小麥少,山河數省小麥收獲後,可以摒棄大豆,改種永樂米,糧食産量大大增加,再加上遼東開發……”

小胖算了算,認真道:“隻要南民北遷國策持續進行,大力開墾荒地,最遲五年,大明糧倉的重心,便會轉移到北方。”

“五年,五年……”朱棣臉上露出一抹苦澀,他還撐得到五年嗎?

這次親征,他愈發感到力有不逮,甚至連騎馬都有心無力,怕是看不到那天了。

“說的好啊!”朱棣唏噓。

朱瞻基還道是爺爺發火的前兆,連忙扭頭看向老爹:“以後不要再說了。”

小胖:?

李青:??

朱棣:???

大殿靜了片刻,朱棣、小胖異口同聲:“滾出去!”

“……好嘞好嘞。”朱瞻基麻溜兒滴滾了。

朱棣放下二郎腿,身子前傾,表情認真起來,“即便真如你所言,五年後可以實現糧倉轉移,可眼下怎麼辦?

朕并非一定要大開殺戒,但若不殺,富紳勢必變本加厲,有恃無恐。”

“可若大開殺戒,南民北遷定會受阻,甚至擱置。”小胖持不同意見。

朱棣冷哼,“不開殺戒,南民北遷一樣會受阻,且不殺後果更嚴重,政治上的事兒你還嫩點兒。”

這波,李青站朱棣!

他也覺得在原則性的大事上,絕不能退讓。

你退,他就進!

小胖堅持道:“父皇,我們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,熬過這幾年,固有格局便能打破。”

“熬?怎麼熬?”朱棣冷哼,“眼下都敢公然違抗大明律法,甚至漢人扮做倭寇劫掠百姓,你讓朕如何容忍?”

小胖張了張嘴,無言以對。

于是看向李青,“李卿,你可有良策?”

朱棣也順着好大兒的目光看了過來,道:“還有計沒?”

李青沉吟道:“皇上說的不錯,在這樣的大事上,絕不能妥協,若東廠提督所言屬實,一定要嚴辦、速辦,絕不姑息。”

見小胖面露焦急,李青語氣一緩,“不過,太子所言也很有道理,大明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,熬過這陣兒,便能改制革新,若熬不過去,則繼續惡性循環,

基于此,南民北遷國策,絕不能停!”

“少和稀泥。”朱棣沒好氣道,“不然送你去和蹇義作伴。”

“……”李青滿臉黑線,“臣的意思是,賊寇走私一事上絕不姑息,但為了南民北遷的國策,能夠一直施行下去,可以在其他地方略微妥協。”

“比如呢?”

“開放海禁!”李青道,“其實皇太孫說的沒錯,開海十分有必要。”

利益壟斷終究不是長久之計,朱棣在位時能勉強壓制,但他若崩了,下西洋國策肯定會被推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