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5章(第7頁)

龍辇後跟着的小太監,擡着寬敞且柔軟的椅子,送到朱棣身後位置。

“臣等參見皇上,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……!”

群臣行禮,嗓門洪亮,動作整齊劃一。

“平身!”

“謝皇上!”

群臣起身,撲打官服。

片刻後,重新趨于平靜。

朱棣掃了眼小林子,後者會意,邁向前幾步,尖聲唱道:“大理寺李洪,都察院楊清,翰林院劉斐然,錦衣衛陳昶,兵部于謙,禦前答話。”

“臣遵旨。”人群中,四面八方的響起應和。

李青拉了下于謙,輕聲道:“皇上不問你話,不可主動答話。”

于謙怔了下,點點頭。

俄頃,一行人走到禦前。

朱棣不急着問話,隻微微揚了揚下巴。

小林子一揚拂塵,再次唱道:“宣建安知縣,淳安知縣,建德知縣觐見。”

半刻鐘後,三個知縣在大内侍衛的陪送下,來到禦前。

“臣建安知縣劉德昌,(淳安知縣王元熙,建德知縣劉博通)參見皇上,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!”

七品知縣進京面聖,本是一件天大的喜事,但三人臉上不見絲毫欣喜,反而面如土色,驚懼交加。

群臣靜默無言。

有人臉上平靜,心裡迫切吃瓜,有人面色坦然,心中惴惴不安。

朱棣坐直身子,看向三人,“說說吧。”

“臣有罪!”建安知縣劉德昌率先開口,聲調悲怆,一臉懊悔,“臣枉為建安父母官,未能保障百姓安甯,緻使賊寇盛行,望聖上治罪。”

罪名已經查實,此刻再辯解可真就是找死了,還不如直接承認來的爽快。

朱棣笑了,“可知大明律乎?”

“臣不敢不知。”劉德昌硬着頭皮道。

“知道就好。”朱棣點頭,“按大明律,犯了渎職之罪該當如何?”

劉德昌艱澀道:“回聖上,渎職之罪分實政不修、擅離職守、承辦逾期、辦事有誤……按情節輕重判罰如下:

罰俸、杖責、改調、降職、降級、削職為民、徒刑、流刑、斬刑。”

這人對大明律倒是熟記于心,背的分毫不差。

朱棣聽得頻頻點頭,又問:“依你之見,你這罪如何判罰呢?”

“臣……”劉德昌一咬牙,“先杖責,再削職為民。”

禍闖得太大,官是鐵定做不下去了,反正和賊寇同流合污也把錢賺了,隻要能保住一命,下半輩子做個小财主也不錯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