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1章(第9頁)

“可是……”

“可是百姓過得苦是吧?”朱棣點頭道,“通運河、建都,百姓确實受到了影響,但打仗是軍隊的事兒,礙着百姓什麼事兒了?

之前加的稅賦已經減回去了,百姓苦什麼?”

“但……花錢啊!”朱瞻基受朱棣影響很深,同時,受朱高熾影響也不淺。

朱棣罵道:“學什麼不好,跟你爹學摳門兒?!”

爺爺教訓孫子,李青也不好插話,伸手在冰桶裡捏了顆葡萄丢進嘴裡,冰冰甜甜,滋味兒美妙。

于是,他又捏了一顆。

朱棣罵完,這才道:“春天水草豐美,除了人之外,戰馬、驢的口糧幾乎不用擔心,咱大明還養不起十幾萬大軍在草原幾個月啦?”

朱瞻基無言以對。

朱棣又道:“朕告訴你,一旦皇權受損,大明的賦稅絕對會大大縮水,那可比出征花的這些錢,要多多了,海上貿易還在繼續,大明有錢!”

“皇爺爺說的是。”朱瞻基臉上發燙,為自己的無知感到羞愧。

“明白就好!”

朱棣臉色緩和了幾分,随即歎了口氣:“你知道當年建文為何會失敗嗎?”

“這……孫兒不知。”

關于建文,朱瞻基也隻敢私下和慈祥的老爹談論一下,從不敢在朱棣面前提起。

“就是因為文臣。”

“這樣啊!”朱瞻基做恍然大悟狀,其實他早就知道了,靖難之役的本質是文武之争,當然,也離不開皇爺爺的英明神武。

“你覺得齊方黃三人如何?”

“亂臣賊子!”朱瞻基政治正确的回答。

“朕是問……算了。”朱棣換了種問法,“你可知他們為何那麼做?”

“為了和武将鬥!”

“對,也不全對。”朱棣點頭又搖頭:“其實,從本質上來看,建文新政還是有可取之處的,甚至稱得上良策。”

“啊?”朱瞻基有些懵:爺爺竟然誇建文,太陽打西面出來了不成?

隻聽朱棣繼續道:“建文新政主要概括:重文臣,輕賦稅,平冤獄,變官制,削藩王;其實呢,這些策略,隻要施行得當,于大明而言好處多多。”

朱瞻基深以為然,但嘴上卻不敢應承,他知道還有但是,同時,也不想肯定建文。

因為肯定建文,就意味着否定爺爺,否定他們這一脈。

“但是呢,”朱棣哼道:“那些個文臣可不是好東西,重文臣就不說了,輕賦稅也不是為了百姓,而是為了官紳利益,至于平冤獄……呵呵,

太祖懲治的大多都是貪官,他們平冤獄,平的也都是貪污受賄的官員,可見他們為百姓平反了?呵,目的就是削弱貪污懲罰;

變官制,改科舉為薦舉,說是舉薦賢才,實則是為了和皇帝争權,一個皇帝若失去了官員任免權,那對官員的威懾力、掌控力也會大大減弱;

削藩王,則是因為藩王、勳貴的捆綁,讓文臣心生忌憚。”

朱瞻基咽了咽唾沫,突然覺得那群人很可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