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棣嗤笑:“不需要證據,聰明人隻看結果。”
李青沉默。
“李青啊,老實說…朕後悔了。”朱棣有些無奈。
“後悔什麼?”
“當初真應該立老二。”朱棣道,“如果立了老二,就沒這麼多事兒了。”
李青搖頭:“真立了漢王,于江山社稷并非好事,天下需要大治,随着戰事減少,文官崛起是必然的,再者,若軍隊持續成長,一旦失控,後果同樣不堪設想。”
朱棣笑了笑,沒有反駁,卻仍堅持己見。
隻是,現在說這個,已經沒有意義了。
“其實皇上也不用太過擔心,”李青笑道,“雖然太子不尚武,但太孫尚武啊。”
“你太天真了。”朱棣搖頭,“朕問你,第一順位繼承是誰?”
李青噎了一下:“太子。”
“這就是了。”朱棣苦笑:“即便第一順位是瞻基,也不見得高枕無憂,無他,從龍之功大過一切。”
李青的心髒倏地一緊,失聲道:“你是說,武将有謀反的可能。”
“可能性極小,”朱棣搖頭,“除非文官集團效仿建文朝的齊方黃;
不過,有了前車之鑒,他們未必敢。”
“也是。”李青略微放松,齊方黃的下場有目共睹,他們隻要腦袋沒秀逗,萬不敢學三人。
而軍中的制度十分嚴明,武将造反難度極大,這也是老朱、朱棣敢一直提高武将地位的原因。
“皇上春秋鼎盛……”李青想安慰幾句,卻發現朱棣已經睡着了,便止住了聲音。
上前幫朱棣檢查了一下身體,并沒有明顯病症,但五髒六腑都已顯露衰敗迹象,大病症沒有,小病症一大堆。
随着年齡的增加,器官衰老,免疫系統下降,這些都是必然,李青也無能為力。
趁朱棣熟睡,悄悄給他渡了一股真氣,李青離開營帳。
天很藍,草很青,風中夾雜着青草和塵土的氣味兒,一切都是那般美好……
李青仰臉望天,怔怔出神。
……
“想什麼呢?”
一道聲音将李青從出神中拉回現實,轉頭望去,朱瞻基面頰通紅地走來,“皇爺爺睡了?”
“睡了。”李青點頭,“你這是喝了多少啊?”
“沒辦法,盛情難卻,皇爺爺又不在,我再端着架子,實在有些說不過去。”朱瞻基攤了攤手,來到李青跟前,不顧形象地坐在草地上,“往鞑靼大營送鞑靼屍體的事兒,由瓦剌來做,他們對鞑靼恨之入骨,欣然同意。”
畢竟那麼多屍體,有感染瘟疫風險,朱瞻基自然不想明軍涉險。
“嗯,皇太孫英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