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胖穩穩坐在龍椅之上,不動如山,既不答應,也不反對。
漸漸地,群臣促請的聲音小了些,最後消失。
他們無奈發現,好脾氣的太子當了皇帝後,并沒有他們想象得那麼好說話。
念及于此,很多人不禁暗暗後悔,早知如此,當初還不如選漢王呢。
漢王雖然親武,但腦袋瓜直啊,好忽悠着嘞。
奉天殿重新安靜下來,小胖這才開口:“南民北遷是先皇的遺願,此國策萬不能擱置,一旦開海,南方百姓還會往北遷徙嗎?”
夏原吉拱手道:“皇上,開海确實和南民北遷有沖突,但并不絕對。”
“臣附議。”禮部尚書出班,“但不完全附議。”
“哦?”小胖坐直了身子,饒有興趣的樣子,“那愛卿的意思是……?”
禮部尚書拱手道:“皇上,臣以為,夏尚書所言有理,但不全對,事實上,開海解禁,非但不會影響南民北遷,反而會促進百姓遷徙。”
小胖皺了皺眉,瞥了李青一眼,李青老神在在,并未開口。
“展開說說。”
“臣遵旨,”禮部尚書道,“海上貿易在唐時盛行,在宋時達到鼎盛,其中在所有出口貨物中,最暢銷的便是絲綢,
僅絲綢一項,就占了整體的三分之一,由此可見一斑。”
頓了頓,“一旦開海,絲綢必是各商戶争先搶奪的資源,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,要想織綢,就得有蠶絲,若想有蠶絲就得種桑,而北方,一樣可以種桑,養蠶!”
聽到這兒,一直沉默的李青開口了,“這話乍一聽有理,實則不然。”
“第一,南方的耕地足夠多,
常言道:蘇湖熟,天下足;
根本用不到北方養蠶,南方完全可以自給自足,甚至有剩餘;
第二,市場也就那麼大,無非是日本、朝鮮、琉球、滿剌加、呂宋等諸國,南方完全吃得下,根本用不着北方出力。”
禮部尚書臉上一熱,強詞奪理道:“李尚書可知我大明華物,在海外有多受追捧?
我大明的貨物有多少,他們就能吃多少,南方哪裡吃得下?”
“解除海禁利國利民!”刑部尚書甕聲說道,“皇上,切莫聽李尚書一面之詞。”
李青冷笑:“要是影響了南民北遷,你來擔罪?”
“我……”刑部尚書噎了一下,哼道:“食君之祿為君分憂,若真贻誤了南民北遷國策,本官願擔部分罪責。”
“本官也願。”禮部尚書開口。
“本官也願。”工部尚書緊随其後。
夏原吉深吸一口氣,“本官也願。”
六部尚書有四個都同意了,小胖心下松了口氣,這場戲總算是快演完了,“蹇尚書呢?”
我啥都沒說啊,皇上你點我名兒幹啥……蹇義跟吃了翔一樣難受,硬着頭皮道,“臣也一樣。”
頓了頓,還不忘拉上李青,“李尚書你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