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楊士奇,他連秀才都不是。
說起來,這位仁兄也是靠着方孝孺舉薦,才進翰林院當了老學究。
朱棣登基後,對方孝孺的學生實施嚴打,卻唯獨放過了楊士奇。
原因自然是楊士奇識時務,但更重要的是,這家夥能說會道,也确有才幹。
而且楊士奇熟讀易經,多少具備些方士的手段,帝王對這一類東西,向來很感興趣,朱棣也不例外,這才留下他。
蹇義說楊士奇走的野路子,這話一點也沒冤枉他。
打人不打臉,罵人不揭短,楊士奇雖有城府,但被蹇義這麼一怼,瞬間失了智。
“怎麼?還想打架嗎?”蹇義撸了撸袖子,“有種你就來。”
這是在宮外,皇上也不在,蹇義沒什麼顧忌,他早就看内閣這些人不順眼了。
楊士奇眼都紅了,立即就要動手。
楊榮連忙拉住他,低聲道:“老楊冷靜,他們人多。”
人多了不起啊,老子不要面子的嗎……楊士奇肺都眼氣炸了,怒視蹇義:“我不屑與你計較。”
第17章
那個……我說兩句
蹇義府邸。
東道主蹇義率先發言:“此次遷徙國策,由侍郎領辦,各部主事、郎中,内閣協辦,都察院監督,至于廠衛……那就不是我們能決定的了,諸位以為如何?”
“尚書高見。”
“都察院沒有意見。”
“内閣有意見。”楊士奇帶頭反對,楊榮等人附和。
蹇義略顯不耐:“你們有什麼意見?”
“皇上說了,這次是由内閣、六部共同辦理,内閣也有資格領班!”楊榮威脅道,“莫非蹇尚書連皇上的話,也敢不聽?”
沒辦法,内閣的地位太低了,不拉上皇上沒法談下去。
“皇上是這樣說,可皇上沒說内閣和六部職權一樣啊!”吏部左侍郎淡淡道,“我們什麼身份,你們什麼身份?
真以為整日和皇上在一起,就能狐假虎威啦?”
“就是,也不掂量掂量自己幾斤幾兩。”吏部右侍郎冷笑。
楊士奇怒視蹇義,“蹇尚書,你就是這麼管下屬的?”
“本官如何管下屬,用不着你指手畫腳。”蹇義端起茶杯,用茶蓋刮了刮漂浮的茶葉,輕抿一口:“還有,本官不屑與功名都沒有的人對話。”
“你……”楊士奇簡直要氣瘋了,但這偏偏又是事實,一張老臉紅如雞血。
楊榮拉住楊士奇,笑道:“據下官所知,李尚書也沒有功名,蹇尚書怕不是話裡有話吧!?”
蹇義臉色一變:“少挑撥離間,你們也配和李尚書比?”
“呵呵,”楊榮冷笑,“裝什麼裝,誰不知你們這些人苦李尚書久矣,奈何實力不夠,不敢發作罷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