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1章(第9頁)

數日後,放年假了。

國喪期間,府院裡沒有披紅挂彩,年味兒少了很多,生活也少了一抹鮮豔。

大年初一。

本是個給新皇拜年的日子,往年李青都起大早,喜氣盈盈地去領紅包,今年卻一直賴在床上不起,婉靈催了好幾次,他才起床。

新皇剛即位,哪怕不要紅包,也不能不給這個面子。

李青到時,朱瞻基已經在發紅包了。

輪到李青時,朱瞻基輕聲說:“你先别走,等會兒随我去禦書房。”

“好。”

~

群臣散去,二人來到禦書房。

朱瞻基揮退侍候着的小黃門,“青伯,過完年我打算整頓朝局。”

李青沒有意外,這符合朱瞻基的性格,事實上,朝局也是該整頓了。

“你打算怎麼做?”

“改制度。”

“怎麼改?”

“放權。”朱瞻基道。

李青大感意外,眉頭逐漸皺起:“太祖、太宗一直牢牢把控着權力,便是仁厚如你父皇,也未曾下放權力,你可想好了?”

“想好了。”朱瞻基道,“太祖創業,奠定了大明王朝,太宗二次創業,将大明擡上一個新高度,構建了大明的骨架;

他們為大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,而現在,到真正發展的時候了。”

朱瞻基輕歎:“這些天,我日思夜想,最終發現,唯君臣共治,才是上上之策;

隻有這般,才能讓大明再進一步,讓盛世延續下去,讓盛世不再隻屬于大明王朝,讓它屬于所有人,讓百姓也享受到這盛世的繁榮。”

李青沉思,如朱瞻基所言,永樂盛世,的确和百姓沒有太大關系,永樂的盛世隻屬于王朝。

事實上,永樂一朝的百姓,過得并不算好!

太祖建立大明;太宗下西洋、修運河、征交趾、伐漠北;仁宗南民北遷,開海解禁。

三位帝王将大明的基礎打得無比夯實,現在到了真正興盛的時候了。

“欲要放權,先要強權,”李青道,“絕不能讓他們野蠻生長,不然後繼之君定會被架空。”

朱瞻基點頭:“這是自然,緊箍咒我已經想好了。”

“是……?”

“太監!”

李青恍然:“也隻有他們了。”

單論忠心,太監對皇帝的忠心,遠勝百官,這一點毋庸置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