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後定要對她們多加關注……李青暗暗警醒:她們都不年輕了,連最小的婉靈都59了,憐香紅袖比婉靈還大着好幾歲,唉…時間過得真快。
~
李青抓藥後,一邊熬藥,一邊想着心事。
這些年他一直忙,雖然很會偷懶,但終究冷落她們,光是時不時出去一趟,就要數月甚至半年。
對她們的陪伴并不多。
要是以後再如此,他真怕出去一趟回來,她們沒了。
李青輕歎自語:“兩年,最多兩年,安定完朝局,我就帶她們回南京,陪她們走完最後一段時光。”
他自己也累了,也需要休息。
……
紅袖的病并不嚴重,吃了幾劑藥後,徹底康複。
李青不再偷懶,雖然不上早朝,但該做的事一樣沒落下,午朝從未缺席。
日子一天天過着,轉眼,春天到了。
春暖花開,花紅柳綠,滿眼生機勃勃,大明亦是如此。
據統計,遼東一地,開墾出了三百餘萬畝耕地,算上其他省份,百姓遷徙後大明多出的耕地,累計千萬畝。
當然,百姓都緊着好開墾的荒地來,後續耕地增長速度,肯定慢下來,但這已經超出預期的好。
開海也如火如荼,民間富紳比不上朝廷,遠下西洋辦不到,貿易都是在日本、琉球、朝鮮、呂宋、滿剌加這些離大明近的國家。
饒是如此,他們也賺的盆滿缽滿。
與此同時,也給朝廷帶來了高額賦稅,海上的利益太大了,僅一個季度的商稅,就趕上了往年大明全年五分之二的賦稅。
因南民北遷造成的财政緊張,得到了極大緩解,夏原吉臉上有了笑容,整日春風滿面。
這天,朱瞻基單獨召見李青。
“青伯,我已經想好了改制策略,你聽聽可有什麼不妥之處。”
“嗯,你說。”
“給内閣職權。”朱瞻基道,“這些年來,内閣積累了大量的經驗,完全有能力獨當一面,如今随着開海,百姓遷徙,政務之繁重超越以往。”
他苦笑道:“便是我一天十二個時辰不睡覺,也忙不過來。”
“這話在理,不過……”李青皺眉道,“我還是那句話,欲要放權,先要強權,你準備如何壓制?”
朱瞻基道:“設立内書堂,教太監識字,開辦司禮監。”
“不可!”
“為何?”
“他們若是勢大呢?”李青反問。
朱瞻基笑了:“他們勢大又能如何?你覺得他們有颠覆皇權的可能嗎?”
“……”李青無言以對,他在腦子裡過了一遍所知不多的大明曆史,發現好像還真如朱瞻基所說,太監沒一個成事兒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