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4章(第3頁)

“你兼任兵部侍郎,佐助李卿處理兵部事務。”

“臣遵旨。”

“黃愛卿。”

黃淮上前行禮,“臣在。”

“你兼任戶部侍郎,佐助夏卿處理戶部事務。”

“臣遵旨。”

“金愛卿。”

“臣在。”

“你兼任工部左侍郎。”

“臣遵旨。”

“楊愛卿兼任工部右侍郎。”

……

朱瞻基三下五除二,給内閣找了個兼職,并将他們從五品提到了三品。

内閣升了官,六部也沒什麼損失,尚書之位還是原班人馬,工部的尚書也是由禮部的侍郎擔任,可以說根基依舊穩健,且多了個内閣小弟。

這一來,内閣和六部的關系,一下子從敵對雙方變成了上下級。

蹇義等尚書暗暗冷笑:娘的,看俺們怎麼治你們幾個。

楊士奇等人喜悅過後,也回過了味兒,臉色不禁難看起來,官兒是升了,但以後的日子也不好過了。

就在所有人都覺得塵埃落定之時,朱瞻基又下達一條部署:

内閣大學士有審議官員呈遞奏議之權,并可以提出适當答複,張貼在每道草拟的诏令上以供禦批,此為票拟;

皇帝批準後無需複議,直接貫徹!

如此一來,内閣的權勢直線上升,真正意義上和六部分庭抗禮。

但這隻是表面上,實際上真正權勢直線飙升的是朱瞻基本人,因為批不批在他,且有了可繞開六部的渠道。

這一下,六部真惱了:太宗那麼霸道,都沒你這麼欺負人!

第41章

一錘定音

朱瞻基此舉,真正意義上加固了皇權。

可以說,一旦事成,他将是最具有實權的皇帝。

朱元璋、朱棣都是權勢超大的皇帝,但他們靠的是武将,靠的是鐵血手段,并非在制度上壓人一等。

而朱瞻基則不同,内閣的提升,讓皇帝和六部争權,變成了内閣幫皇帝和六部争權。

六部哪肯答應,一旦同意,那六部真就成了照本宣科行事部門,權勢可謂是一落千丈。

“皇上三思……!”六部官員呼呼啦啦跪了一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