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4章(第5頁)

李青道:“吏部尚書應該有反駁票拟的權力,常言道:智人千慮必有一失,皇上聖明不假,但難免有所纰漏,

内閣的票拟,必須要有人質疑!”

“臣附議!”蹇義當仁不讓地站了出來。

内閣:不要臉!

朱瞻基糾結半晌,怏怏道:“好,依你。”

内閣有些急,他們可不想來一個礙事兒的。

六部也有些急,僅一個吏部尚書礙内閣事兒可不行。

“皇上,臣還有本奏!”李青又道。

聞言,雙方隻得按耐住性子,靜聽下文。

“準奏。”朱瞻基語氣有些不滿。

李青仿若未聞,繼續道:“皇上此舉實在不利于朝局,除内閣外,必須還要有一方勢力介入,以達到相互制衡的效果。”

都察院精神大振:這不就是俺們嗎?永青侯牛逼!

六部眉頭緊鎖,内閣也滿心憤懑:都察院這是走了什麼狗屎運?

朱瞻基哼道:“少賣關子,直接說是什麼勢力吧?”

“宦官!”

刷!!!

所有人都是目光一凝,随即臉色大變,東廠的虧剛吃過,他們可不想重蹈覆轍。

“皇上三思。”六部、内閣幾乎同時開口。

“衆卿稍安勿躁。”朱瞻基雙手下壓,“李卿,為何是宦官?”

“因為宦官不隸屬任何部門,隻服務于皇上,因此,他們最為合适。”李青說。

話剛落音,反對聲不絕于耳。

六部、内閣,甚至連都察院都下了場,在他們眼中,宦官就是皇帝的奴才,哪有參與朝政的資格?

他們從心理上瞧不起這類人,甚至不把他們當人。

“皇上可知秦朝的趙高,指鹿為馬,緻使秦朝二世而亡?”

“皇上可知漢末十常侍,禍亂朝綱,緻使漢分三國?”

“皇上可知宋朝童貫,窮兇極惡,導緻靖康之變?”

“皇上可知唐朝的大太監,權力大到了能廢立天子的地步?”

……

朝堂徹底炸鍋,有人勸皇帝,有人朝李青開噴,罵的那叫一個難聽。

李青一臉無所謂。

曾經他也覺得大明是被太監坑了,後來來了大明,他才逐漸發現,事實并非如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