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9章(第6頁)

但他還是比較贊同朱瞻基的做法,勞逸結合才是上策,大明的官員相比曆朝曆代,夠苦逼了,偶爾進行些娛樂興緻的活動,很有必要。

朝中的官員穩住了,地方上的官員自然而然就穩住了。

一直以來,朝堂都是嚴肅的,壓抑的,尤其是洪武、永樂時期,官員不僅憋屈,還提心吊膽。

這爺倆一言不合就砍人,誰不怕啊!

雖然他們都能穩穩的壓制群臣,但終究是靠着血腥和殘暴,導緻臣子神經一直緊繃,甚至很多官養成了甯不做,不犯錯的為官态度。

而朱瞻基的這一行為,極大程度上,撫慰了臣子那脆弱的心靈。

以至于,他下達的政令,臣子都會盡心去做。

……

宣德四年,秋。

朱瞻基發布了一道诏書:允許百姓穿花樣圖形的衣服,允許百姓戴銀飾以外的飾品。

這一道诏書,看着好似無關痛癢,卻調動了百姓的進取心。

人總是向往更美好的生活,同時,也喜歡攀比。

朱瞻基的這一行為,間接提高了社會生産力,且還在一定程度上,解放的百姓的思想。

社會風氣相較洪武時期,開放的不是一點半點兒。

李青見這厮幹得越來越好,帝王手段越來越老辣,徹底放了心,安心享受生活。

……

秋去冬來,花黃葉落,又是一個小輪回。

紅袖病了。

久治未愈,李青隻好麻煩師父。

師父到底是師父,沒費多大功夫,紅袖就痊愈了。

李青喜不自禁,直呼:牛哇牛哇。

張邋遢卻面帶憂慮地将李青拉到一旁,欲言又止。

“怎麼了師父?”李青有些慌,“紅袖她不是好了嗎?”

張邋遢苦笑:“你又不是不通醫術,那丫頭顯然活不長了。”

“怎麼會…她都好了。”

“唉…看開些吧,都會走的。”張邋遢輕輕拍着他的肩,“為師也會走的。”

李青沉默,一直沉默。

如張邋遢所言,沒過多久,紅袖的身體就急轉直下,越病越重。

李青做了一個木質輪椅,推着她逛金陵城。

隻逛了幾日,紅袖便不願再逛了,她怕自己給先生丢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