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5章(第3頁)

小老頭滿臉享受,李青龇牙咧嘴,一臉苦逼。

“師父,你下手能不能輕點兒呀,你這樣,晚上我還怎麼包包子?”李青抱怨。

小老頭也不理他,許是曬久了困意上來,起身進了屋子睡覺。

李青跟着進去,待其睡下又拿起《春秋》研讀起來。

說實在的,這書遠沒有小說好看,古人寫書講得是言簡意赅,甚至為了賣弄學問,故意寫得晦澀難懂,其中夾雜着大量的生僻字、生僻詞。

繁體字,生僻字對李青不是難題,這些最初在山上的十年他都已學會,但生僻詞就有些吃力了。

《四書》、《五經》、《春秋》這些書不是小說,沒有故事性,亦沒有連貫性,曆代曆史也是如此。

隻會記載何年何月,發生了何事,就上沒有分段,沒有标點符号,看着超級吃力,枯燥又無趣。

且還要動腦子去思考,每句話的意思,頗為心神。

遠沒有後世的網絡小說好看!

李青看膩了,也會看看老羅的《隋唐兩朝志傳》、《殘唐五代史演義》、《三遂平妖傳》、《三國志通俗演義》。

這種大量還原曆史,又有故事性、連貫性的書看起來,相當帶感。

《春秋》看了半個時辰,李青覺得枯燥的緊,便找出《三國志通俗演義》用來放松一下大腦。

看到鐵索連舟,火燒赤壁的名場面,李青津津有味的同時,也不免有些懷疑。

他懷疑老羅寫這段的時候,八成是緊跟時事,将朱元璋、陳友諒在鄱陽湖的那一戰,套用到了三國裡面。

“水浒、三國都有了,西遊記、紅樓夢還未問世,要是自己寫出來,定然能大賣。”李青自語,接着又是苦笑,“還是算了,這時代沒有版權保護,創作者沒啥收益。”

山上的日子很悠閑,時間也過得很快,不知不覺夕陽西下。

傍晚降臨,李青伸了個懶腰,起身去蒸包子。

答應了師父的事要做到,不然……會挨揍。

小老頭雖然記性差,不認人,但對吃的記性格外好,晚上不讓他吃上包子,沒李青好果子吃。

……

東宮。

小朱祁鎮正在練字,于謙悉心教導,規範着他一筆一劃,握筆姿勢。

正教着呢,張輔來了。

“參見太子殿下。”

“免禮。”小家夥兒說了一句,繼續寫字。

見小太子寫得認真,張輔心下欣然,朝于謙道:“于侍郎,你找我。”

“見過國公。”于謙拱了拱手,對小家夥兒道:“太子你先寫着,老師和英國公去談些事。”

“嗯,好。”小朱祁鎮點頭。

二人齊齊一拱手,來到學堂外面。

“英國公,郭琎真的可以信任?”于謙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