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還是我來吧!”李青笑道:“我不過一個七品都給事中,最多有人罵我以邀直名,你就不同了,你和大多文官都不對付,他們對人不對事,你提出來,他們天然有抵觸心理;
何況,現在張輔也不在朝,你還是别出頭的好。”
于謙無奈點頭:“先生之前還說不冒頭,這會兒怎麼……?”
李青笑道:“一來,上次的風波已經過了,我沉默了這麼久,早已淡出他們視野,二來…正所謂光腳不怕穿鞋,我一個七品都給事中,又有什麼好擔憂的呢?”
頓了頓,“明日朝會,你先别急着附和,讓楊溥打頭陣。”
“楊溥?”于謙震驚,“他能同意?”
“為何不呢?”李青笑道:“我這麼做,又沒損害他利益,且利國利民,他有反對的理由嗎?”
于謙搖頭:“我不是這個意思,我是說,楊溥也和先生你統一戰線?”
“他找過我。”李青沒有否認。
“為什麼,你難道……”于謙問,“楊溥可非常人,你是怎麼做到的?”
李青笑笑,“他良心發現了呗。”
于謙:“?”
李青沒有解釋,“明兒見。”
“明兒見。”于謙笑着說,臉上難掩喜色:這萬惡的保舉制,終于要廢除了。
随即,臉上喜悅的斂去少許。
能這麼輕易廢除嗎?
李先生是不是太想當然了?
——
楊府。
李青、楊溥相對而坐,下人送上茶,知趣地退下,留二人獨處。
“李都給事中今日來,不是找老頭子飲茶的吧?”楊溥笑問。
李青開門見山:“我來找大學士,是商議廢除保舉制的事。”
楊溥目光一凝:好大的口氣。
他不動聲色:“何也?”
“保舉制不僅拉低官員整體素質,還會讓朝廷機構變得臃腫,财政支出巨大不說,辦事效率反而會低下。”李青道:“正所謂,一個和尚挑水吃,兩個和尚擡水吃,三個和尚沒水吃。”
楊溥不置可否。
李青繼續道:“大到朝堂,小到縣衙,都是一樣,除了身份地位不同,圈子本質是相同的,人越多,争鬥的越兇,所以,官員過多弊端也是多多。”
楊溥沉吟片刻,輕輕颔首:“李都給事中果然大才,不過,這件事難度可不小。”
“怎麼,你沒信心?”
“确實。”楊溥誠實地點點頭,“不觸犯他們利益的情況下,我有把握幫你,可這件事……”
李青問:“你有沒有想過,若這麼下去,當官員多到一定數量,會對百姓造成什麼影響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