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1章(第2頁)

這是所有文臣的心聲。

甚至許多武官、勳貴都不贊同,他們也在暗戳戳地進行海洋貿易。

雖說朝廷明令禁止官員進行海洋貿易,但對京官兒來說,這隻是為他們加速斂财的手段罷了。

當然,他們自己是不露面的,都是在背後掌控,賺的盆滿缽滿。

刑部都給事中率先出班,“官不與民争利,皇上坐擁四海,如今國庫充盈,又何須在意這點小錢?”

“臣附議!”戶部都給事中附和。

于謙掃了一眼昔日陣營的官員,卻無一人敢跟他對視,紛紛避開他的目光。

事關自身利益,他們自不會上趕着無私奉獻。

于謙無奈,隻好親自上陣,哼道:“小錢?

太宗南征交趾、北伐蒙古、通運河、遷都順天、編撰永樂大典……哪樣花的錢少了?

如此豐功偉績,靠的是什麼?”

于謙一上場,兩個都給事中立即啞火,讪讪回班。

兵對兵,将對将,眼下已經不是他們能插嘴的了。

朝堂上的衆大佬暗自皺眉,心裡一邊罵着于謙的祖宗八輩兒,一邊思慮着對策。

戶部侍郎王佐正想着應對之法,突然被自家尚書暗地裡踹了一腳,一個趔趄,閃出人群。

王佐舔了舔嘴唇,出班的身子不好返回,于是反駁道:“太宗下西洋,是為傳播大明文化,宣揚大明國威,是千古流芳的佳話,也是大大的功績;

怎麼到于侍郎嘴裡,就成做生意了呢?”

吏部尚書王直當即出班,力挺于謙,“王侍郎何故顧左右而言他?

我們現在談的是海洋貿易的利潤,請你不要東拉西扯。”

王佐一滞,悻悻道:“現在我大明繁榮昌盛,國泰民安,賦稅更是蹭蹭上漲,洪武年間年稅不過三千五百萬石,如今足有五千萬石以上,何須再與民争利?”

“看似中肯,實則大謬。”英國公張輔出班了,“太祖一朝,征收的都是大米、小麥,都是細糧,如今呢,五千萬石糧食,有半數以上都是宣德薯,永樂豆,還有永樂米,這些都是粗糧,能比嗎?”

張輔一說話,一個擡杠的都沒有,朝堂陷入詭異甯靜。

于謙趁熱打鐵,“英國公所言極是,此一時,彼一時也;

如今我大明百姓都能吃飽飯了,以往用糧食就能解決的事,現在大多要用錢,相對來說,國庫較之太祖時期,非但沒充盈,反而更窮了。”

“不敢苟同。”戶部尚書劉中敷反駁,“細糧是糧,粗糧就不是糧?銀錠是銀子,碎銀就不是銀子?

還是說,永樂豆、永樂米、宣德薯不能吃?”

“你……!”于謙震怒,“胡攪蠻纏,這是一碼事嗎?”

“怎麼就不是了?”劉中敷哼道,“國庫的糧食難道是假的?”

李青見于謙一時間想不出反駁之詞,隻得出班,“皇上,臣有話說。”

劉中敷回頭看了眼李青,眉頭緊皺:我們尚書、侍郎鬥法,你一個都給事中湊什麼熱鬧?

其他人也不爽李青這一做法,兵對兵,将對将,向來是不成文的規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