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下雖然動亂未平,但鎮壓叛亂也隻是時間問題罷了,李青反而放松下來。
剩下的,就要靠時間慢慢磨了。
如此大的落差,群臣當然不能接受,肯定會想辦法反抗,一一接招就是了。
久而久之,等他們習慣了,也就接受了。
李青不急,他有的是時間。
他欣然感歎:按目前這個勢頭,估摸着再有個五六年,就能徹底恢複到朱瞻基時期了。
到那時,自己又可以享受生活了。
不過,為保不會重蹈覆轍,李青不打算離開朝堂,但可以過自己的小日子,不用再為國事操心了。
朱祁鎮不是庸才,隻要穩住大局,李青相信他能幹出一番事業出來。
“到時候把師父,小朱都接過來,搭夥過日子才熱鬧。”李青憧憬着未來,不知不覺又睡着了。
再醒來時,已經傍晚了。
李青吃飽睡飽,開門來到院子裡。
天地茫茫,萬物蕭索,李青踩着厚厚的積雪,一個人地在雪中漫步,不禁想起當初第一次來北平時的情景。
記得那時,還是奉朱元璋的旨意監視藩王。
一晃,都已是數十年前的事情了。
時間過得很慢,卻也很快。
李青不敢往深處想,逛了一圈兒來到木棚,“驢兄,這麼冷的天兒,出來走走吧。”
毛驢别過頭,不搭理他。
李青硬生生将它拽了出來,苦口婆心:“吃了睡,睡了吃那是豬,你是驢啊,你得勤快點;
生産隊的驢可不敢你這麼歇。”
毛驢:……
最終,它還是服軟了。
主要是李青太能絮叨了,它扛不住。
一人一驢出了門,也沒遠走,就在附近逛了一圈兒,李青抑郁的心情好轉不少。
回到家,
不多時于謙就來了,還帶着吃的喝的。
倆人相識二十載有餘,昔年的瘦高個兒,如今也發了福,稱不上胖,卻也不那麼瘦了。
“本來中午想過來,見外面都是錦衣衛,知道是皇上來了,就沒過來打擾。”于謙給李青添了杯酒,問道,“朝局上的事,皇上都跟先生說了吧?”
李青點頭:“嗯,你也不用太在意,王骥算是個例,往後文武還是會秉承着互不幹涉的理念。”
于謙點點頭,不再糾結此事。
轉而感慨起來,“時間過的真快啊,過了這個年,我就四十六了,兒子都有先生這麼大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