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6章(第7頁)

小太監一呆,旋即搖頭道:“這個大人盡可放心,咱家可是帶了上百名錦衣衛,何況你我都是欽差,但凡腦子正常點兒,萬不會對我們動手。”

人都這麼說了,李青也不好再勸。

反正他又沒什麼可怕的,即便真有人埋伏,他也可保自己無恙。

“成,給我一個時辰時間,我去安排一下。”

小太監勉為其難,“那大人可得快點兒。”

“放心。”

~

李青跟小六子、劉公公交代了一番,又去和師父、朱允炆、李景隆告别,回來後,便和傳旨太監返京。

水路快捷舒适,一路也相安無事。

十餘日後,李青一行人無驚無險地抵達京師,沒出現任何意外。

種種迹象表明,是李青多想了。

李青沒有回家,直接随太監進宮見朱祁鎮。

“微臣李青,拜見吾皇萬歲……”剛進乾清宮,李青便大着嗓門兒拿腔作勢。

果如所料,還沒撩袍,便聽到了小皇帝的“免禮”。

“先生一路辛苦。”朱祁鎮迎上前,親熱道,“先生請坐,來人,上茶。”

李青也不客氣,一屁股坐在椅上,朝朱祁鎮道,“皇上這麼急着召我回來,可是有京中有大事?”

“是有些事。”朱祁鎮點點頭,“先不急說這個,金陵如何了?”

“效果很好,明年僅金陵一地,就能貢獻商稅一百餘萬兩,過兩年穩定後,每年的商稅都能穩定在兩百萬兩以上。”李青說,“要是蘇杭也納入其中,這三個地方,每年的商稅不會低于五百萬兩。”

“這麼高?”朱祁鎮震驚。

李青笑着點頭:“事實上,自海上貿易下放民間後,商稅一直很可觀,隻是都被富紳偷逃掉了。”

朱祁鎮緩緩點頭,旋即又道:“不過也不能被利益沖昏了頭腦,一旦讓其做大,禍患同樣不小。”

“皇上所慮極是。”李青暗歎:果然,在朱祁鎮眼中,皇權永遠是在第一位,看來徹底的工業化,怕是不太可能了,隻能半工業化。

其實也不能說朱祁鎮錯,資本太強大,不僅會倒逼皇權,還會剝削百姓,這個道理李青明白。

他隻是想在二者之間,找到一個平衡點,盡可能地讓大明繁榮起來。

李青明知故問:“皇上,群臣又逼宮了?”

“何止是逼宮啊,都要造反了。”朱祁鎮氣不打一處來,卻又無可奈何,“先生,你說這什麼時候是個頭啊!?”

李青抿了口茶,說道:“隻能靠時間磨,将他們的心性一點點磨下去,直到他們适應為止。”

頓了頓,“其實也沒什麼可煩憂的,太祖、太宗實錄,我都有看過,他們也是這麼過來的,不止我大明,曆朝曆代君臣和睦的例子都不多,

皇上你不是個例!”

“先生也沒有辦法?”朱祁鎮有些失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