沒辦法,要是可以他也不想偷。
可誰讓那是《永樂大典》呢,朱祁鎮再寵信他,再依賴他,也萬不會将正本送給他。
沒可能的事,李青不會奢望。
求人不如求己,他打算親自下手。
想到就做,李青當即寫了封密信,差人送去金陵,讓朱允炆送回一些大典來。
直接偷是肯定不行的,時間一長絕逼露餡兒,得換,用盜版換正版。
其實盜版的内容也一樣,隻是意義價值不同。
正本的曆史意義是無可替代的,李青不想這麼一件瑰寶,淹沒在曆史長河中。
…
李青在家歇了半個月,發現經這麼一鬧,文官集團反而老實了,至少表面上如此。
按時上朝,按時下朝,不死谏了,不逼宮了。
表面看,風平浪靜。
這天,李青進宮找到朱祁鎮。
“皇上,我有個不情之請。”
“但說無妨。”朱祁鎮很大方,“隻要朕能辦到,無有不允。”
聽到後四個字,李青差點沒忍住要翻白眼兒,“是這樣,我是個愛讀書,好讀書的人……”
“先生可是囊中羞澀,買不起書?”朱祁鎮問。
“不是,我想去文淵閣。”
朱祁鎮一怔,“先生是想看永樂大典?”
李青點頭。
“嗯…好吧。”朱祁鎮略一沉吟便答應了,他把大典看的并不是很重,“不過,先生翻閱時要小心些,莫損壞了大典,那可是太宗留下的瑰寶。”
“這是自然。”李青滿口答應,“那我去了。”
“等一下。”朱祁鎮叫住他,提出條件,“以後常來上朝。”
“這……行吧。”為了偷大典,李青是豁出去了。
~
文淵閣,
珍藏《永樂大典》的地方。
不過這裡異常冷清,隻有幾個小太監負責日常清潔打掃。
這主要是李青之前搞刊印,建圖書館售賣大典的原因。
事實上,永樂大典傳播力度非常廣,稱不上爛大街,但也絕不是千金難求。
當初光是朝廷授權售出的大典,都不計其數,加上後續民間手工謄抄,真實流向民間的書籍數量,堪稱恐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