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祁鎮不悅道:“他那麼大的産業,竟然連賬都還不起,朕才不信呢;
就算真還不起,他不會賣些資産嗎?”
“那樣的話,他之前的努力就白費了。”李青說,“現在金陵的海上貿易,都壟斷在他手裡,前期開銷确實極大。”
朱祁鎮眉頭緊皺,不過想到後續大量白銀,眉頭逐漸舒展開來。
“生意還是握在自己手裡最好。”朱祁鎮道,“最遲明年春,商船數量就能過百艘,下西洋是該提上日程了。”
頓了頓,“這一點,群臣已經有所預料,先生以為他們會如何應對?”
“這個我也說不好。”李青道,“不過,不管他們使什麼招數,都無法阻擋朝廷下西洋。”
“哈哈……英雄所見略同。”朱祁鎮自得道,“最多不過是再平一次亂罷了,他們還能翻起什麼浪花?”
李青點點頭:“目前最大的問題,不是下西洋本身,而是商品,現在不比永樂朝,那時候西洋貿易全由朝廷壟斷,如今則不然;
由于海上通商下放民間,以及前些年的貿易停滞,現有的生産力跟不上,必須要着重培養産鍊,做到自給自足。”
“又要花錢啊!”朱祁鎮歎了口氣,滿臉心疼。
李青無語:“做生意哪有不投資的啊?”
朱祁鎮拿着一塊銀元寶,左手倒右手,“先生的意思是,再建織造局?”
“不錯,就建在…天.津港吧。”李青道,“天.津港距離京師很近,從那裡出海口貿易,皇上也能對海上貿易有直觀認識。”
朱祁鎮微微點頭,沉吟道:“後面可能還要平亂,不能花太多錢,先緊着絲綢來,其他的暫且放放。”
“皇上英明。”李青道,“我的建議是,在遼東地區頒發種桑政策,那裡地廣人稀,不用擔心糧食問題,種桑能提高收入,在那裡很好推行。”
朱祁鎮颔首,“成,這個朕來辦,織造局的事你來辦。”
李青翻了個白眼兒,“皇上,沒你這麼使喚人的吧?”
“先生,不是朕說你,你還不夠舒服嗎?”朱祁鎮一副掏心窩子模樣,“你看看,誰能跟你似的,一年上朝的時間,都不足兩個月?
誰能跟你似的,一請假,就是倆月?
朕這回可是沒扣你俸祿啊!”
那我還得謝謝你呗?李青吐槽,“是,我是不常上朝,但我幹的活少了嗎?”
朱祁鎮臉上一熱,讪讪道:“都是為了大明,就别說什麼誰幹的多,誰幹的少這種話了。”
你是懂不要臉的……李青說道:“俗話說,多勞多得,皇上你是不是得……?”
咋還要錢呢?朱祁鎮心中不爽:朕這麼器重你,你怎麼就知道要錢?
少廢話,給不給吧?李青比他還不爽:我都跟太祖明要過,你擱這兒扯什麼犢子呢?
君臣二人,對峙良久,朱祁鎮突然一笑:
“先生勞苦功高,朕又豈是一毛不拔之人?”
說着,打開一口箱子。
李青眸光一亮:這摳門的朱祁鎮,總算是大方一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