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嗯,好。”
…
李青騙了朱祁鎮。
因為一旦大量銅錢流入市場,絕對會有大量百姓拿着寶鈔來兌換,這一來,未來民間的小面額流通,将會被銅錢主導。
而寶鈔,則會進一步降低信用價值。
從表面看,這不僅是一個賠本的買賣,而且還會将寶鈔推向絕境。
但實際上并非如此。
李青真正要挽救的不是大明寶鈔,而是大明的貨币。
他說挽救寶鈔,是為了讓朱祁鎮上心,印鈔的誘惑太大了,身為皇帝,絕不會坐視寶鈔失去信用。
從目前的局勢看,工業化有些癡心妄想,但半工業化還是能奢望一下的,随着海上貿易持續進行,大明的手工業将會越來越好,資本萌芽已初顯,未來可期。
但經濟繁榮的前提,是得穩住貨币,若是貨币失去信用價值,莫說繁榮,大明都會亂起來。
話說回來,從長遠的眼光來看,其實紙币才是最優選。
因為朝廷可以通過印、收,大明寶鈔,來調控經濟。
但問題就是大明寶鈔隻管印,不管收,而且皇帝印的還挺起勁兒,導緻購買力持續下降。
就這,還是李青多次勸阻,要是沒他勸着,當初老朱就得印他個天昏地暗。
沒辦法,印鈔的誘惑太大,代價太低。
李青要做的,就是把鑄錢的代價提高,讓皇帝不能肆無忌憚地印鈔。
~
下午。
李青爺倆騎着毛驢,在京城閑逛。
毛驢已經成年,馱着一大一小毫不費力。
小家夥依偎在李青胸前,一手拿着糖葫蘆,一手拿着步球玩具,開心的不行,瞅什麼都新奇。
并不是京城比金陵繁華,而是小家夥兒才剛三歲,之前幾乎都沒出過國公府,可不見什麼都好奇嘛。
逛了半個多時辰,李青在酒樓打包了些飯菜,又額外買了下酒菜,兩小壇酒,晚上準備跟于謙喝兩杯。
回到家,李青取下酒菜,然後,領着小家夥兒去了于謙家做客。
于謙的孫子跟小李宏差不多大,倆小人兒很快玩到了一起。
當初李青的育兒理論被于謙奉為金科玉律,在新模式的教導下,小孩子很活潑開朗,比他爹同齡時期舒服多了。
“先生,這是你認的幹兒子?”
“嗯。”李青點頭,“怎麼了?”
于謙搖搖頭,心說:幹嘛不自己生,是不……
“想什麼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