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8章(第6頁)

當然,這不能怪沈鑫,要怪隻能怪朝廷自己。

“這個沒問題,隻要清點核對後,一切交給朝廷來。”李青保證,“出了任何纰漏,損失,全由朝廷承擔,與你沒有半分關系。”

“多謝大人。”沈鑫總算是放下心來:不用承擔風險的滋味真好。

小六子則是有些為難,“李大人,咱們人手不夠啊!”

“有多少人。”

“攏共也就千把人,還得看着織造局,最多隻能抽出五百。”小六子說。

“差不多夠了。”李青點頭,“咱們的人帶頭,讓直隸六部各司衙門調人來幫忙。”

小六子皺眉道:“他們肯嗎?”

“皇上讓本官全權負責貿易商品。”李青道,“跟本官過不去,那便是跟皇上過不去。”

李青頗有拿雞毛當令箭的意味,但話說回來,有資源幹嘛不用?

聞言,小六子不再多嘴。

基調定下,接下來就是細緻化工作了。

李青開始忙碌起來,整日往返沈鑫各大作坊,小六子也沒能幸免,一段時間下來,都瘦了十好幾斤。

一直忙到三月初,才忙完了所有事宜。

四月初。

寶船陸續開赴金陵,開始裝貨,下旬,遠赴西洋。

五月,朱祁鎮召李青回京。

李青以身體不适為由,給一口回絕了。

開玩笑,辛苦了這麼久,不得享受享受啊?

六月,朱祁鎮再來召,并派來了禦醫。

李青自己就是醫生,簡單以真氣打亂脈搏,便讓禦醫無從下手,隻好回京複旨:李大人真病了。

就這樣,李青一直留在金陵,過了中秋之後‘病情’才好。

九月初。

李青在蘇.州落腳,卻不急着走了。

他想看看,在朝廷拿走七成海上貿易的市場份額後,會給市場經濟帶來什麼變化。

然而,令他驚喜的是,市場幾乎沒受到波及。

驚喜過後,便是驚疑了。

這不符合常理,按道理來說,民間海上貿易市場收縮後,就算不會有大規模産業倒閉,也會造成各行業不景氣才對。

商人是逐利的,以目前大明的内需,根本養不起這麼多産業。

這是怎麼回事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