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1章(第1頁)

君臣三人相對而坐。

朱祁鎮先定下調子:“鞑靼如此進犯大明,勸阻朕的話,就不要說了。”

于謙、張輔對視一眼,滿臉苦澀。

張輔歎了口氣:“皇上,京營在冊二十五萬,除去屯田的士兵,實際可戰之兵隻有十八萬,王骥去麓川從京營帶走了五萬,現在就隻剩十三萬了。”

“十三萬不少了。”朱祁鎮說。

張輔皺眉道:“皇上,總不能把這十三萬一股腦全帶走吧?”

“朕當然不會做那樣的傻事。”朱祁鎮沉吟少頃,“大同吃緊,先增援大同三萬精兵,宣府也是一大門戶,增兵一萬五過去以防不測。”

張輔點頭:“這就四萬五了,皇上親征的隊伍……多少人?”

“五萬吧。”朱祁鎮道,“邊軍本就有駐紮軍隊,再加上我們這些,足以應付鞑靼大軍。”

張輔默然,紙面數據來說,确實如此,但問題是帶兵的是朱祁鎮。

打仗可不是鬧着玩兒的,若換成太宗、宣宗,張輔沒有絲毫壓力,隻需奉命行事即可,但朱祁鎮……

他倒不是怕操心,怕擔責,而是怕自己想操心,想擔責,朱祁鎮不聽他的。

兩軍對壘,一旦一方指揮有重大失誤,原本的旗鼓相當,立即會出現一方被另一放碾壓的局面。

常言道:兵敗如山倒;就是這個意思。

于謙也沒挂帥打過仗,但他随軍北伐數次,對戰場有深刻的認知。

在這種大事上,他不敢有所顧忌,直言道:“皇上,李先生曾說過一句名言,專業的事,交給專業的人做。”

于謙語氣嚴肅:“皇上聰穎果決,但對戰事還不算精通,臣懇請皇上,戰争一旦打響,讓英國公全盤指揮。”

頓了頓,終是不放心,又補充道:“包括行軍路線,也當由英國公做主。”

朱祁鎮眉頭微皺:“合着朕就是吉祥物呗?”

“皇上你親征是去幹嘛的?”于謙問,“是出風頭去的嗎?”

“你……!”朱祁鎮胸膛起伏。

該說不說,最近于謙頂他頂得着實狠。

知我者,于謙也……張輔心中感動,這些話他不便明說,由于謙說出來,再合适不過。

“英國公,你怎麼看?”朱祁鎮不再搭理于謙,看向張輔。

張輔看看朱祁鎮,又看看于謙,最後又想想那些大明将士,一咬牙:

“臣以為,于尚書說的對!”

交趾。

李青、朱高煦共同拟定了一份截斷補給,偷襲麓川後方的作戰計劃。

朱高煦平時腦子不太好使,但對打仗卻有着不俗造詣,李青做戰略部署,朱高煦做戰術規劃。

二人合力,制定的這套方案相當完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