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6章(第3頁)

“恭送皇太後。”群臣躬身行禮。

于謙再擡頭,眸光冷毅。

第151章

待客之道

散朝後。

于謙去了英國公府。

張輔作為主帥,皇帝被俘他有不可推卸的責任,縱然朝廷暫不追究,卻也不會再讓他入朝掌軍。

話說回來,本來國公就不能入朝參政,手握軍權。

張輔能如此,主要是朱祁鎮登基時太過年幼,朱瞻基、太皇太後張氏的默許下,才得以掌軍參政,别人可沒這個待遇。

張輔一大把年紀了,本來身子骨還算硬朗,經此一事後卻幾乎耗幹了他的精氣神兒。

短短數日間,人仿佛又蒼老了十歲,行将枯木。

“國公勿要太過自責。”于謙勸道,“發生了這樣的事,非你一人之責,你做得已經夠好了。”

見張輔仍不為所動,于謙歎了口氣:“唉…如今鞑靼挾持了皇上,定然欲求不滿,戰事再起幾乎闆上釘釘,國公要多多保重身體啊!

大明需要你來主持大局。”

張輔苦笑搖頭:“我一個罪人,朝廷沒治罪已是寬宏大量,豈會再次啟用,若犯下如此罪過都不受影響,朝廷體面何在?”

于謙一滞,沉默下來。

“所以啊,以後隻能是你來頂了。”張輔說道,“你是兵部尚書,如今在朝堂的分量也是舉足輕重,除了你,再無人能站出來了。”

于謙面色沉重,又問:“國公,你真沒見李先生嗎?”

“沒有。”張輔搖頭,“不過我倒是聽石亨說起過,他的确去了戰場,但一進戰場他就殺入敵軍,然後…唉!

說起來,這次要不是他以王命旗牌挾持石亨,及時馳援我們,明軍主力恐怕要全軍覆沒了。”

聞言,于謙不禁紅了眼。

他可是長生不死啊,他本來可以過着安逸生活,不問世事,與世無争,卻還是回來趟這趟渾水。

他做到了撥亂反正,将勢大的以文官利益為代表的團體,硬生生壓了下去,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發展,可如今……于謙心中苦悶。

于謙暗下決心,絕不能讓大好局面就這麼葬送。

“國公,敵我傷亡數字還未遞送京師,你是親身經曆者,大概有多少?”于謙問。

張輔說道:“起初鞑靼沖關,他們傷亡比明軍大不少,後來關隘被破,咱們第一波援軍也到了,所以折損比鞑靼大,卻也沒大太多,

接着我和皇上率主力軍趕到,鞑靼便撤了,再然後就是明軍主力被鞑靼反攻……”

想了想,張輔說道:“總得算下來,我們的傷亡大概五萬,鞑靼的折損近三萬,不過打掃戰場的是我們,鞑靼的折損全是陣亡,總體算下來,也還好。”

于謙輕輕點頭,事情沒有想象的嚴重,鞑靼并非完勝。

“對了,這幾天我賦閑在家,朝局如何了?”張輔問道,“邊關有無加強防範?”

“朝廷的調令已經頒發了,從山.東、河.南、雲貴、巴蜀,抽調部分屯兵開赴遼東、大同、宣府等地,但這需要時間。”于謙心累道,“麓川的戰事還在繼續,此時撤軍隻怕會前功盡棄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