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7章(第4頁)

但皇帝都下逐客令了,他們也不好強賴着不走。

“……臣告退。”三人無可奈何,拱手離去。

~

“你們也坐吧。”朱祁钰重新坐下,揚聲道:“上茶。”

李青沾了于謙的光,也混了杯茶喝。

“兩位愛卿來,所為何事啊?”朱祁钰問。

于謙道:“皇上,拖得過初一,拖不過十五,有些事兒是該提上日程了。”

朱祁钰眉頭擰了擰,試探着問:“于愛卿可有腹案?”

于謙看了李青一眼,朱祁钰循着于謙目光也看向李青。

“是李愛卿有腹案了?”

“嗯。”李青放下茶杯,直言道,“大明立國以來,為防重蹈宋朝覆轍,一直緻力于打壓文官集團;

然,随着戰事的減少,内政的發展,文官仍是不可遏制的成長迅速;

事實上,在太上皇未親政前,他們已經成功了,文官完全壓制了武将,甚至連海洋貿易都給停了……”

李青在廟堂這麼多年,對大明政治的理解和見識,無人能出其右,他講的十分透徹,朱祁钰也聽的格外認真。

“海上貿易帶來的利益,是國家發展的重要依仗。”李青道,“昔日太宗那般豐功偉績,離不開海洋貿易。”

朱祁钰點頭:“這個朕也有所耳聞,的确,車船稅不能取消,海上的生意朝廷也不能放棄。”

“皇上英明。”于謙捧哏。

朱祁钰笑了笑,再次看向李青,“李愛卿還有什麼看法,也一并說出來吧。”

他溫和道:“但說無妨,朕不罪。”

李青也不客氣:“此外就是文武之争了,文官真正得到成長,是在永樂朝之後;

這是因為太祖、太宗在位時期,有武将的政治土壤,但永樂朝之後,随着戰事的減少,朝廷恢複民力,文官這才快速膨脹。

不得已,宣宗也隻能通過親征、巡邊,來掌控軍權,通過掌控軍權來控制朝政。”

頓了下,“其實太上皇急于親征,也是欲效仿宣宗,通過掌軍權來間接鞏固皇權,控制朝局,隻是……”

“皇上,如今正是一個大好機會,一來武将立了功,獎賞他們理所應當;二來武将得到獎賞,他們也會感激皇上,跟皇上站在一起。”李青道,

“武将成長起來,那群文官才會收斂、顧忌。”

“嗯,有道理。”朱祁钰頻頻點頭,“不過,文官定不甘心如此,朕初掌大寶,萬一他們都不好好幹活,亦或撂挑子,到頭來受影響的還是大明江山。”

說到這兒,他滿臉憂慮。

李青卻道:“皇上不必如此,别看他們嘴上吵吵的兇,真動真格的沒幾個硬骨頭。”

“啊?用刑?”朱祁钰震驚,“不,不行,這萬萬不可。”

“……不是動刑,臣的意思是,他們不會放着好好的官兒不做,去請辭的。”李青有些無語,“他們嘴上抱怨,心裡埋怨,但又有幾人舍得十年寒窗,又摸爬滾打多年得來的官位?”

朱祁钰冷靜下來,緩緩點頭:“理兒是這麼個理兒,不過,若不做好平衡,他們即便不會請辭,卻也能通過不好好做事,讓朕難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