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祁钰是個好人,好人向來是個褒義詞。
同時,他和朱允炆不一樣,朱允炆是個沒能力,卻有抱負,對不該心軟的人心軟,對該心軟的人狠辣。
可謂是,完美錯過了所有正确答案。
而朱祁钰卻很純粹,雖然比不上朱棣三代,但至少不會像朱允炆那般,攪得大明四處動蕩。
朱祁钰求穩,現在的大明也需要安穩。
“他很好,你不用擔心。”李青道,“你現在是皇帝,做好皇帝即可,他現在是太上皇,無心帝位,所以你無需顧慮什麼。”
朱祁钰緩緩點頭:“朕知道了。”
頓了下,“過幾日要補缺,李卿……先生也來吧。”
“我就不來了。”李青輕輕搖頭,“我一上朝,他們勢必情緒激烈,你反而難做。”
朱祁钰道:“你不來,朕一個人怕是……朕想讓你做侍郎。”
李青笑了:“做不做侍郎有何關系?隻要你信我即可,我在正統朝做了近十年都給事中,不照樣能協助皇帝撥亂反正?”
再說,我要是做了侍郎,屢屢不上朝的情況下,那群人又得死命彈劾了……李青在心裡補了一句。
朱祁钰不是朱祁鎮,沒朱祁鎮那麼剛強性格,面對海量的彈劾,他即便能扛住,也會很難受。
與其都難受,還不如保持現狀。
李青選擇自曝身份,不是為了侍郎之職,而是為了讓朱祁钰信任他。
隻要皇帝肯聽他的,那什麼事兒都好做。
~
回到家,李青躺了一會兒,開始盤算着偷永樂大典。
這也是主線任務之一,他可沒打算半途而廢,要偷就偷全套。
李青跟有些人不一樣,他沒有拖延症,想到就做。
半夜,他換上夜行衣,扛起麻袋,在觸犯律法的道路上漸行漸遠……
十餘日後。
六部、内閣……等一衆部門的空缺,全給補齊了,大明再次恢複正常運作。
其實之前,受的影響也不大,隻是空了那麼多職位,顯得有些不倫不類。
所有人都開心了,下面的人即便沒能補上去,也因前面的人升遷,而更進一步。
文官有了笑臉,加上海商份額重新分配,可謂是春風得意。
不過,他們并不滿足于此,隻是剛得了好,不好意思立即翻臉。
文人都好面兒,吃完立即不認賬這麼沒品的事兒,他們做不出來。
就這樣,朝局進入短暫的平靜。
值得一提的是,李青終究沒坐上侍郎的位子,依然隻是個都給事中,這和他不争取有很大關系。
他真要侍郎職位,朱祁钰一定會給,但沒必要,李青也不想整日上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