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8章(第8頁)

隻是美中不足的是,他的兒子不是太子。

對于這個,朱祁钰還是很介意的,奈何之前允諾過,還發過毒誓,時間才過去半年,公然毀約他自己都不好意思。

先這麼着吧,等大明安定下來,群臣歸心後再說……朱祁钰按下心思,開始更加勤奮的理政。

同時,他聽了李青建議,暗中讓廠衛去查近半年來,受災的州縣,以及朝廷撥款的用處。

廠衛一把手都是朱祁鎮提拔上來的,如今換了皇帝,心中正發虛呢,一見新皇帝還肯用他們,心裡樂開了花。

撸起袖子就去幹了,一心想立些功勞,擡高在皇帝心中的地位。

另一方面,六部、都察院、内閣……各部門的工作态度也很端正,相互協調着辦公。

大明朝局陷入短暫繁榮,似乎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發展。

然,好景不長,皇後冊立的第二個月,文官集團就開始作妖了。

——取消車船稅。

朝堂上,一群人旁征博引,大談特談車船稅取消後,對大明的繁榮有多大好處,說商稅過高,不利于國家發展,明君應當讓利于民。

平心而論,他們的話有一定道理。

商稅定的确實高,但這是基于海上貿易利潤豐厚,内銷的商稅還是很低的,針對的都是出口。

退一步說,真就取消了商稅,官紳多賺的錢也不會給百姓。

朱祁钰果斷拒絕,開玩笑,不夠花,根本不夠花。

若不是怕群情激憤,他都想再漲漲。

數朝積累的貸款,現在都壓在他身上了,朱祁钰壓力很大。

文官集團一見這架勢,可就不樂意了。

活我們好好幹,王妃給你整成皇後,你總得給點兒正向反饋吧?

于是,他們又提出了一個建議——官不與民争利,将海上貿易全部下放民間。

好家夥,這可真是要了朱祁钰的命了,停了海上貿易,怎麼還貸款?

朱祁钰想都不想,果斷拒絕。

文官集團給出的選擇題,朱祁钰直接交了白卷兒。

這一下,文官集團不幹了。

軟的不行,那就隻能來硬的了了。

迎回太上皇,正式被搬到台面上。

群臣衆口一詞,要求朱祁钰迎回太上皇。

尤其是翰林院,都察院,以及給事中們,一個個在朝堂上哭的稀裡嘩啦,感天動地。

不知道的,還以為親爹被綁了呢。

然而事實卻是,他們其中很大一部分人,都遭受過朱祁鎮毒打。

朱祁钰沒法拒絕,也不敢拒絕,否則必将千夫所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