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2章(第10頁)

李青問道:“漢王之事,你打算怎麼處理?”

“朕不是答應過了嗎?”

“我不是問這個,我是問……”李青道,“你并未把漢王之事絕對隐瞞,可是有什麼深意?”

朱祁钰颔首:“确實有些想法,朕覺着…還是恢複漢王一脈的皇室宗親身份為好;

交趾對海上貿易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,有了這層身份,他們對大明更為親近!

這樣做,隻有好處沒有壞處,朝廷基本沒有什麼付出,卻會有很大收獲,穩賺不賠。”

頓了下,道:“再一個,漢王對大明還是有貢獻的,昔年雖做錯了事,然并無太大影響,發配交趾也算是受了懲罰,倒也不用那麼苛刻。”

李青對此贊同,笑道:“皇上越來越老道了,當年之事并未記錄在冊,宣宗皇帝也未公開,即便有知曉内情之人不服,也無法拿出來說事。”

“嗯。”朱祁钰輕歎道:“不過漢王本人,卻不能恢複身份,藩王葬進皇陵,實在過于荒誕,傳出去有失朝廷體面,也會讓其他藩王蠢蠢欲動。”

“這個沒關系,”李青不以為意笑笑,“他也不在乎這個。”

……

~

午時末,饑腸辘辘群臣,總算是等到了皇帝龍辇,不由長長舒了口氣。

寅時三刻就動身了,數個時辰過去,他們已是前胸貼後背,尤其是像王直這樣的耄耋老人,好懸沒要了他的命。

回去的路上,朱祁钰讓上歲數的官員,乘來時裝貢品的馬車,返程快了不少。

饒是如此,進皇城時也快申時末了,李青、朱高煦回到小院,天都要黑了。

剛到家,李青還沒緩口氣,大門就被敲響了。

“先生,是我。”于謙聲音響起。

“來了,”李青上前開門,“什麼事這麼急?”

“先生,吏部王尚書要請辭。”于謙神色略顯凝重。

李青緩緩點頭:“去客堂說。”

兩人走進客堂坐下,李青道:“王直八十多了,請辭也在情理之中,不至于這麼大驚小怪吧?”

“他想舉薦李賢接位。”于謙補充道,“内閣大學士,李賢。”

“李賢……”李青蹙眉想了想,“是那個景泰二年上正本十策,被皇上破格提拔,從文選郎中,升為兵部右侍郎的那個李賢?”

“是他,”于謙點頭,“此人文章出衆,風評也不錯,在翰林、言官群體中有着不小聲望,不過他對兵事不太在行,後又被皇上改任為戶部侍郎。”

于謙皺眉道:“内閣大學士從未有擔任吏部尚書的先例,為的就是防止一人獨大,同時兼任的話,其權柄……實在駭人,甚至不亞于曆朝宰相之職。”

頓了頓,于謙又将王直的話複述一遍。

最後道:“老實說,我對王尚書的觀點也持肯定意見,不過……”

“又怕此例一開,皇權旁落,如昔日三楊當道,假公濟私,是吧?”李青替他說了出來。

于謙點頭:“其實三楊也是想把事情辦好的,隻是後來被架了起來,我怕以後李賢也會遇到這種情況,進而将大好局面葬送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