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一副列位都是渣渣,舍我其誰的嘴臉,别提多遭人恨了。
李賢眼眸微動,旋即明白其中深意,立即配合演出,淡淡道:“永青侯此言,下官不敢苟同。”
“哦?李侍郎有何高見?”
“高見不敢當,下官隻是不認同永青侯的觀點。”李賢說,“為官之道,靠的是能力,而非資曆,難道大明的尚書,是靠誰做官久,誰年齡大,誰牙齒少?”
頓了頓,他一臉傲然:“即便那般,那下官也比永青侯資曆深,永青侯正統五年入朝,而下官是宣德八年的進士。”
朱祁钰哪裡看不明白兩人劇本兒,立即順坡下驢:“衆卿以為誰更合适?”
群臣自然也看得明白,這分明就是一個局。
李青設的局!
把好好的一個答辯題,硬生生給弄成了選擇題。
但明白歸明白,他們卻不敢賭,真讓李青成了吏部尚書,那是他們所不能接受的。
廟堂沒有蠢人,陰謀詭計大多很難奏效,陽謀才是王道。
明知是計,你卻不能不按照對方的節奏走,這就很難受。
他們也不是吃素的,不肯這麼輕易上套,于是紛紛緘口不言。
可有人敢言,要言。
于謙站了出來,拱手道:“皇上,臣舉薦永青侯!”
“臣也舉薦永青侯。”石彪出班,緊随其後。
石亨略一停頓,也跟着道:“二李之中,臣也覺得永青侯更為合适。”
朱祁钰含笑點頭:“既如此,那……”
“皇上三思……!”
有人坐不住了,再不阻止可就要弄巧成拙了,他們知道李青不是很想擔任吏部尚書,所以才設下這個局,但……這不代表李青做不了吏部尚書。
有于謙、石亨這些實權人物支持,加上皇帝偏愛,李青擔任吏部尚書,并不算困難,甚至輕輕松松。
真要這麼‘互相傷害’下去,讓李青陰差陽錯成為吏部尚書,可謂是傷敵一千,自損三萬。
對李青來說,無非就是辛苦點兒,但對他們來說……可就不是辛苦點兒那麼簡單了。
吏部之所以是六部之首,是因為這個部門掌有官員升遷之權,當然,這不是吏部一言而定,需要獲得皇帝的批準;
但這個建議、拟定人選名單,可是由吏部來提的,也隻有吏部能提。
大明公司人事部的頭把交椅,是所有高管的追求……
這場心理博弈,最終還是李青赢了,原因很簡單,吏部尚書可以不是他們任何一人,但絕不能是李青。
“皇上,臣舉薦李賢,李大學士。”内閣大學士,彭時出班。
“臣附議,李賢李侍郎擔任吏部尚書更為合适。”刑部尚書,陸瑜附議。
緊跟着,内閣大學士,呂原出班:“臣附議,李大學士德才兼備,适合擔任吏部尚書。”
戶部尚書,年富出班,“臣也舉薦李賢李侍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