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十七歲少年,這段時日苦不堪言,卻也隻能咬牙堅持。
這是做皇帝要付出的代價,每一任皇帝都是這麼過來的,就是當初搶皇位造反的朱棣,都哭了一場大侄子。
更别提順位繼承的了。
皇宮一片缟素,京師大街也冷清許多……
這次的權力交接,過渡的很絲滑,太子确定了這麼多年,加上群臣或多或少親近過新帝,自問不太可能會受到‘一朝天子一朝臣’牽連,所以都很老實。
甚至為了在新帝面前露臉,工作态度更是積極,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發展。
~
十日後,經翰林院、禮部、内閣共同商讨,拟定了朱祁钰的谥号:
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!
谥号在最初時隻有一個字,但後來随着時間變化逐漸加長,自唐太宗之後,谥号如脫缰野馬,一朝比一朝長,發展到大明,已經長達十七個字。
越長越不好記,很少有人記得全,所以自唐開始,人們不再像稱呼漢朝皇帝那般,稱呼高帝、文帝、武帝……而是幹脆用廟号來稱呼,稱太祖、太宗……
這個短,好記!
這也是朱祁钰為何不在意谥号,而看重廟号的原因,因為這玩意兒除了史官,一般人也不記。
不過由于朱元璋終其一朝,都以洪武為年号,未曾改動過,後面朱棣等人亦不敢更改,一個年号用一輩子,因此,民間稱呼皇帝,大多以年号相稱。
但廟堂官場上,還都是以廟号相稱。
總之……皇帝的稱呼有幾種,哪個耳熟能詳,人們稱呼哪個。
李青對此并不在意,這谥号也不算差,犯不着唱反調。
但幾日後,群臣遞交的廟号,他就看不過去了,代宗什麼鬼?
欺負人家兒子沒繼位?
其實,他這次倒冤枉了這群人,事實上,他們也不想拟定這個,主要是怕起個好的惹新帝不喜,畢竟又不是同一支。
但起個差的,他們良心上又過不去,幹脆以這個不含褒貶,卻又契合實際情況的廟号交差。
李青找到源頭——朱見深。
“你咋想的,就這給他安這麼個名分?”
“孤可沒這般小氣。”朱見深否認,“這是他們揣度孤的心思所緻,孤已經駁回了。”
李青怒色減緩,道:“駁回後,他們依舊會揣度你的心思,不如我來拟一個如何?”
朱見深瞥了他一眼:“說來聽聽。”
“中宗!”
“中宗……”朱見深咀嚼着這個廟号,眉頭微皺,中宗寓意着中興之主,是個品質尤為高的廟号。
但同時,也意味着在此之前,國家陷入過低迷,這嚴重影響他父皇的聲譽,他不喜。
盡管父皇已經在他的記憶裡淡去,但朱見深還是要維護,不僅是父子感情,也是政治正确。
“不太妥當。”朱見深道,“顯宗吧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