…
忙碌了一下午,朱見深林林總總,選定了十餘人,開始為掌權做準備。
他已經十八歲了,和當初八歲登基,一直做不了主的朱祁鎮不同,朱見深心智更為成熟,且沒有受到群臣壓迫的他,心中并不憋悶,做事自然更為冷靜。
“這十餘人不能一下就提拔高位,得一步步慢慢來,不然那夥兒老人可就坐不住了……”朱見深暗暗盤算着……
皇帝登基的第一件事,并不是大刀闊斧的改革,而是培養自己勢力,從而掌權,成為一個有實權的皇帝。
不然,即便想大刀闊斧的改革,也是有心無力。
當然,這是老生常談的事了,不然也不會流傳着那句:一朝天子一朝臣!
百官心裡也清楚這點,所以一般權力交接前,他們都會極力讨好太子,延長自己的政治生命,然,新帝大多都喜歡新人。
老人是好用,但卻沒新人容易掌控。
不管老臣多好,有能力的皇帝,都會選擇培養自己的班底。
“小孩子才做選擇,朕乃天子,文治武功全都要!”朱見深目光湛湛,信心滿滿。
他自信,他能做到。
少年人,總是那麼自信……
~
結束了一日忙碌,當然要跟貞兒姐放松一下,獎勵自己。
但朱見深還是守諾的,獎勵完後,便去了後宮。
…
一座不起眼的小院,
劉健拿着任命聖谕,翻來覆去的看,神情頗為激動。
在翰林院待了這幾年,他對官場規則也有了一定了解,編撰先帝實錄可是個肥差,通常來說,隻要不出岔子,修好書後,必定升遷!
本以為還要混好幾年,才能撈個外放知縣的官兒,不曾想突然這麼大個餡餅砸下來,劉健整個人暈陶陶的……
許久,他珍而又珍的收起聖旨,開始琢磨人選。
首先,排除比自己資曆老,背景大的人,不然這頭功有被搶風險,其次,也得找學識出衆之人,活兒得幹得漂亮。
但功勞還是要分出一部分的,吃獨食往往沒有好下場,得找個能撐得住場子,且又讓人信服的副手……劉健苦思冥想。
他在翰林混了這麼久,對官場一些道道門兒清,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隻讀聖賢書的青年了,官場可沒那麼幹淨。
“嗯…庶吉士李東陽倒是個不錯人選,八歲入順天府學,景泰十三年中舉,十五年中二甲進士,家族世代行伍,屬金吾左衛籍,他既是神童,家族又有些小勢力,還是剛進的翰林院……”
劉健思來想去,就這麼一個符合他的利益,且對方人品、學識,都讓他心生好感。
這次修撰中宗實錄,對他未來的仕途,有着深遠影響。
畢竟……機會可不是一直都有的,京中飽學之士太多了,有時候機會錯過了,這輩子都不會再來。
“嗯……就他了。”
第14章